致谢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75页 |
1.1 固体表面润湿理论 | 第15-20页 |
1.1.1 基本概念 | 第15-16页 |
1.1.2 滚动角和接触角滞后与固体表面形貌的关系 | 第16页 |
1.1.3 表面润湿常用的理论模型 | 第16-20页 |
1.2 自然界超疏水表面 | 第20-25页 |
1.2.1 荷叶 | 第20-21页 |
1.2.2 水黾 | 第21-22页 |
1.2.3 玫瑰花 | 第22-23页 |
1.2.4 壁虎脚掌 | 第23-25页 |
1.2.5 水稻叶 | 第25页 |
1.3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 | 第25-42页 |
1.3.1 模板法 | 第26-27页 |
1.3.2 溶液浸泡法 | 第27-28页 |
1.3.3 层层自组装技术(Lay-bay-layer: LBL) | 第28-29页 |
1.3.4 刻蚀法 | 第29-32页 |
1.3.5 阳极氧化法 | 第32-34页 |
1.3.6 溶胶凝胶法 | 第34-35页 |
1.3.7 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 第35-37页 |
1.3.8 静电纺丝法 | 第37-39页 |
1.3.9 电泳沉积法 | 第39-40页 |
1.3.10 电化学沉积法 | 第40-42页 |
1.3.11 其他方法 | 第42页 |
1.4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应用领域及现状 | 第42-49页 |
1.4.1 自清洁 | 第43-44页 |
1.4.2 防冰防雪 | 第44-45页 |
1.4.3 油水分离 | 第45-46页 |
1.4.4 流体减阻 | 第46-47页 |
1.4.5 腐蚀防护 | 第47-48页 |
1.4.6 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应用现状 | 第48-49页 |
1.5 sol-gel电化学简介 | 第49-59页 |
1.5.1 sol-gel电化学的基本原理 | 第51-52页 |
1.5.2 电沉积无机SiO_2膜 | 第52-56页 |
1.5.3 电沉积有机硅烷薄膜 | 第56-57页 |
1.5.4 电沉积复合硅烷薄膜 | 第57-59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59-60页 |
1.7 参考文献 | 第60-7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75-83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与基体 | 第75-77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75-76页 |
2.1.2 实验用基体及表面前处理 | 第76-77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77-78页 |
2.3 测试技术 | 第78-83页 |
2.3.1 电化学测试 | 第78-79页 |
2.3.2 薄膜表征与测试 | 第79-83页 |
第三章 电沉积超疏水sol-gel薄膜的制备及其防护性能研究 | 第83-105页 |
3.1 一步法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其防护性能 | 第84-91页 |
3.1.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84-85页 |
3.1.2 物理表征及防护性能测试 | 第85页 |
3.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5-90页 |
3.1.4 小结 | 第90-91页 |
3.2 两步法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其防护性能 | 第91-101页 |
3.2.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91-92页 |
3.2.2 薄膜物理表征及防护性能测试 | 第92页 |
3.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2-101页 |
3.2.4 小结 | 第101页 |
3.3 本章结论 | 第101页 |
3.4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第四章 具有主动防护功能的超疏水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05-123页 |
4.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05-108页 |
4.1.1 前驱体溶液的配制 | 第105-106页 |
4.1.2 含有无机缓蚀剂铈盐的超疏水硅烷膜的制备 | 第106-107页 |
4.1.3 含有有机缓蚀剂BTA的超疏水薄膜的制备 | 第107-108页 |
4.2 超疏水薄膜物理表征及防护性能测试 | 第108-109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9页 |
4.4 本章结论 | 第119-120页 |
4.5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五章 耐磨超疏水sol-gel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 第123-150页 |
5.1 基于聚合物PDMS构建耐磨性超疏水薄膜 | 第124-131页 |
5.1.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24-125页 |
5.1.2 样品表征测试 | 第125页 |
5.1.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5-130页 |
5.1.4 小结 | 第130-131页 |
5.2 基于超疏水SiO_2纳米颗粒构建耐磨性超疏水薄膜 | 第131-144页 |
5.2.1 实验方法与步骤 | 第131-133页 |
5.2.2 薄膜表征 | 第133页 |
5.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33-144页 |
5.2.4 小结 | 第144页 |
5.3 本章结论 | 第144页 |
5.4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0-152页 |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绩 | 第152-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