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男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前列腺肿瘤论文

聚多巴胺相关纳米粒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71页
    1. 前列腺癌概述第13页
    2.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第13-16页
        2.1 纳米载药体系概述第13-14页
        2.2 纳米载药体系的优势和特点第14页
        2.3 聚合物纳米粒的分类及特征第14-16页
    3. 铂类药物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第16-25页
        3.1 铂类抗肿瘤药物概述第16-17页
        3.2 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第17-18页
        3.3 顺铂类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第18-19页
        3.4 顺铂相关纳米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第19-25页
    4. 聚多巴胺研究进展第25-45页
        4.1 多巴胺概述第25页
        4.2 多巴胺的聚合过程第25-29页
        4.3 PDA的理化性质第29-36页
        4.4 PDA相关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第36-45页
    5. 光触发相关纳米技术概述第45-46页
    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46-48页
        6.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第46页
        6.2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46-47页
        6.3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71页
第二章 聚多巴胺-顺铂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其体内外的化疗-光热治疗联合抗肿瘤作用第71-91页
    1. 前言第71-72页
    2. 实验部分第72-77页
        2.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2.2 聚多巴胺-顺铂纳米粒子的制备第73页
        2.3 Pt(Ⅳ)-PDA纳米粒的表征第73页
        2.4 Pt(Ⅳ) -PDA纳米粒子体外光热效果的测量及光热转换率的测定第73-74页
        2.5 体外药物释放第74页
        2.6 体外细胞毒性的测定第74-75页
        2.7 体外细胞摄取试验第75页
        2.8 线粒体膜电位分析第75-76页
        2.9 PC3细胞皮下种植瘤小鼠第76页
        2.10 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及体内分布第76页
        2.11 体内抗肿瘤效果的评价第76-77页
        2.12 统计学处理第77页
    3. 实验结果第77-84页
    4. 讨论第84-85页
    5. 结论第85-86页
    参考文献第86-91页
第三章 pH敏感型载药聚多巴胺纳米粒高效联合光热治疗和化疗的抗肿瘤作用第91-114页
    1. 前言第91-92页
    2. 实验部分第92-98页
        2.1 实验材料第92页
        2.2 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的制备第92-93页
        2.3 Dox@PAH-cit/PDA纳米粒的合成第93-94页
        2.4 Dox@PAH-cit/PDA纳米粒的表征第94-95页
        2.5 Dox@PAH-cit/PDA纳米粒子体外光热效果的测量及光热转换率的测定第95页
        2.6 体外药物释放第95-96页
        2.7 体外细胞毒性的测定第96页
        2.8 体外细胞摄取试验第96-97页
        2.9 PC3细胞皮下种植瘤小鼠第97页
        2.10 药物在体内的循环及体内分布第97页
        2.11 体内抗肿瘤效果的评价第97-98页
        2.12 统计学处理第98页
    3. 实验结果第98-109页
    4. 讨论第109-110页
    5. 结论第110-111页
    参考文献第111-114页
第四章 全文总结及今后的工作展望第114-117页
附录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119页

论文共1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OLAP的在线统计及帮助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即拍即播”实时视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