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创新业务模式研究--以中新力合为例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5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9页 |
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8页 |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3 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典型模式 | 第19-27页 |
3.1 科技金融概念界定 | 第19页 |
3.2 传统科技金融典型模式 | 第19-22页 |
3.3 新兴科技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22-25页 |
3.4 国内新兴科技金融的典型案例 | 第25-27页 |
4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及其演进 | 第27-35页 |
4.1 中新力合发展概况及其科技金融业务概述 | 第27-28页 |
4.2 路衢模式核心流程简介 | 第28-29页 |
4.3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型及其延伸业务 | 第29-33页 |
4.4 中新力合在新兴科技金融领域的探索 | 第33-35页 |
5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模式的SWOT分析 | 第35-51页 |
5.1 SWOT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35-36页 |
5.2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模式的竞争优势 | 第36-41页 |
5.2.1 良好的机构合作基础 | 第36-37页 |
5.2.2 丰富的资源整合经验 | 第37-39页 |
5.2.3 灵活的风险控制策略 | 第39-40页 |
5.2.4 大量的客户数据沉淀 | 第40-41页 |
5.3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模式的竞争劣势 | 第41-44页 |
5.3.1 受制于民营企业的背景 | 第41-42页 |
5.3.2 受制于客户数据覆盖面 | 第42-43页 |
5.3.3 受制于高新技术水平低 | 第43-44页 |
5.4 中新力合发展科技金融面临的机会 | 第44-47页 |
5.4.1 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的支持 | 第44-45页 |
5.4.2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兴起 | 第45-46页 |
5.4.3 金融领域高科技应用的崛起 | 第46页 |
5.4.4 社会资本对科技企业的追捧 | 第46-47页 |
5.5 中新力合发展科技金融面临的威胁 | 第47-50页 |
5.5.1 经济形势下行,企业信用风险暴露 | 第47-48页 |
5.5.2 监管政策趋严,业务合规风险增大 | 第48页 |
5.5.3 同业竞争加剧,新兴业务劣势明显 | 第48-50页 |
5.6 SWOT分析结论和战略选择 | 第50-51页 |
6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未来发展战略举措与启示 | 第51-59页 |
6.1 中新力合科技金融业务未来发展战略举措 | 第51-53页 |
6.2 本案例对其他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的启示 | 第53-59页 |
6.2.1 启示一:注重整合多方金融资源 | 第54-55页 |
6.2.2 启示二:树立产品分级融资理念 | 第55-56页 |
6.2.3 启示三:建立科技金融服务平台 | 第56-57页 |
6.2.4 启示四:运用新兴技术实现转型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