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金属芳香性简介 | 第10页 |
1.2 芳香性的判据 | 第10-14页 |
1.2.1 几何判据 | 第11-12页 |
1.2.2 电子判据 | 第12页 |
1.2.3 能量判据 | 第12-14页 |
1.2.4 磁判据 | 第14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金属芳香性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金属芳香物质的光谱性质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18页 |
1.4.1 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1.4.2 研究的意义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18-28页 |
2.1 前言 | 第18页 |
2.2 分子轨道理论 | 第18-19页 |
2.3 杂化轨道理论 | 第19页 |
2.4 常用的计算方法 | 第19页 |
2.5 基组的选择 | 第19-20页 |
2.6 拉曼光谱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2.6.1 经典力学理论讨论分子极化率 | 第21页 |
2.6.2 拉曼光谱的实验测定基本理论依据 | 第21-23页 |
2.6.3 拉曼光谱与分子对称性之间的关系 | 第23-24页 |
2.7 运用群论对简正振动A_(1g)/A_1的对称性分析 | 第24-26页 |
2.8 环伸缩振动与芳香性大小(NICS)关系 | 第26-28页 |
3 铝、硼环化合物的芳香性与拉曼光谱频率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 第28-44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3.3.1 结构及对称性分析 | 第29-38页 |
3.3.1.1 几何结构分析 | 第29-32页 |
3.3.1.2 电子结构分析 | 第32-35页 |
3.3.1.3 对称性分析 | 第35-38页 |
3.3.2 芳香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3 RSVRSF、NICS及ASE相关性分析 | 第39-43页 |
3.3.3.1 RSVRSF与NICS相关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3.2 ASE与NICS相关性分析 | 第41-42页 |
3.3.3.3 ASE与RSVRSF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4 [Al_nX_n]~(2-)(X=F、Cl、Br, n=3-5)的芳香性与拉曼光谱频率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 第44-57页 |
4.1 前言 | 第44页 |
4.2 计算方法 | 第44-45页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5-52页 |
4.3.1 几何结构 | 第45-46页 |
4.3.2 电子结构 | 第46-50页 |
4.3.3 对称性分析 | 第50-52页 |
4.4 ASE计算 | 第52-53页 |
4.5 RSVRSF与NICS及ASE相关性分析 | 第53-56页 |
4.5.1 RSVRSF与NICS相关性分析 | 第53-55页 |
4.5.2 ASE与NICS相关性分析 | 第55-56页 |
4.5.3 ASE与RSVRSF相关性分析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5.X_n(X=B、Al、Ga, n=3-6)的芳香性与拉曼光谱频率相关性的理论研究 | 第57-67页 |
5.1 前言 | 第57页 |
5.2 计算方法 | 第57-58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2页 |
5.3.1 几何结构 | 第58-60页 |
5.3.2 对称性分析 | 第60-62页 |
5.4 芳香性分析 | 第62-64页 |
5.5 环伸缩振动拉曼光谱RSVRSF与NICS相关性分析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