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选题意义 | 第11-25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粉煤灰综述 | 第11-14页 |
1.2.1 粉煤灰的来源及性质 | 第11-12页 |
1.2.2 粉煤灰的危害 | 第12页 |
1.2.3 粉煤灰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 第12-14页 |
1.3 壳聚糖概述 | 第14-18页 |
1.3.1 壳聚糖的来源 | 第14-15页 |
1.3.2 壳聚糖的性质 | 第15页 |
1.3.3 壳聚糖处理废水的机理 | 第15-16页 |
1.3.3.1 螯合作用 | 第15-16页 |
1.3.4 壳聚糖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染料废水的来源特征及危害 | 第18-20页 |
1.4.1 染料废水的来源、特点及其分类 | 第18-19页 |
1.4.2 印染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 第19-20页 |
1.5 稀土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 第20-22页 |
1.5.1 稀土元素的特点及其应用 | 第20-21页 |
1.5.2 稀土材料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1.6 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 第22-25页 |
1.6.1 研究目的 | 第22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1.6.3 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 第22-23页 |
1.6.4 技术路线图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25-26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5-26页 |
2.2 实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2.2.1 粉煤灰的采集及预处理 | 第26页 |
2.2.2 La/CTS/FA复合吸附剂的制备 | 第26页 |
2.2.3 模拟染料废水的配置 | 第26页 |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及测定方法 | 第26-27页 |
2.2.5 吸附实验 | 第27-28页 |
第三章 La/CTS/F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 第28-41页 |
3.1 La/CTS/FA吸附剂制备条件的选择 | 第28-32页 |
3.1.1 原料与试剂配比对吸附剂性能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2 CTS与FA质量比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9页 |
3.1.3 添加La(Ⅲ)的搅拌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29-30页 |
3.1.4 CTS/FA的搅拌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3.1.5 搅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3.2 不同吸附剂吸附性能的比较 | 第32-33页 |
3.3 La/CTS/FA复合吸附剂的表征 | 第33-40页 |
3.3.1 粉煤灰成分分析 | 第33页 |
3.3.2 XRD图谱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 | 第34-36页 |
3.3.4 形貌分析 | 第36-39页 |
3.3.5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9-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La/CTS/FA复合材料对酸性染料废水的吸附 | 第41-60页 |
4.1 实验内容 | 第41页 |
4.1.1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41页 |
4.1.2 等温吸附实验 | 第41页 |
4.1.3 复合吸附剂再生实验 | 第41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4.2.1 最佳吸附条件的探究 | 第41-45页 |
4.2.2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5-49页 |
4.2.3 吸附等温线 | 第49-54页 |
4.3 吸附剂再生性能 | 第54-59页 |
4.3.1 再生条件的优化 | 第54-57页 |
4.3.2 再生次数的研究 | 第57-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与建议 | 第61-63页 |
5.2.1 实验展望 | 第61-62页 |
5.2.2 实验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