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明代哲学(1368~1644年)论文--王守仁(王阳明,1472~1528年)及陆王学派论文

王阳明“乐是心之本体”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9-17页
    一、选题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三、研究方法第14-17页
第一章 "乐是心之本体"的提出、理论基础与思想渊源第17-43页
    第一节 "乐是心之本体"的提出及理论基础第17-26页
        一、"乐是心之本体"的提出第17-19页
        二、"乐是心之本体"的理论基础第19-26页
    第二节 "乐是心之本体"的现实背景第26-34页
        一、道学之僵化与突破第26-31页
        二、阳明不拘于俗的性格特征第31-34页
    第三节 "乐是心之本体"的思想渊源第34-43页
        一、儒家情理结构与尚情传统第34-38页
        二、"乐感文化"与积极心态第38-43页
第二章 "乐是心之本体"的思想内涵第43-61页
    第一节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情"、"理"、"乐"第43-46页
    第二节 "乐"是情之本第46-54页
        一、"乐"与"未发"、"已发"第47-49页
        二、"乐"与七情第49-51页
        三、此心安处即是乐第51-54页
    第三节 "乐是心之本体"与阳明尚真精神第54-61页
        一、狂者胸次:求吾心以自快第55-56页
        二、真知、真己与真乐第56-58页
        三、不著一分意思:无乐之乐第58-61页
第三章 泰州学派与"乐是心之本体"之流变第61-69页
    第一节 乐即道、乐即心第61-64页
        一、"乐是心之本体"与见在良知第62-63页
        二、"乐是心之本体"与自我价值之高扬第63-64页
    第二节 "乐是学"、"学是乐":儒学平民化第64-66页
    第三节 率性即是乐:纵情与反动第66-69页
结语第69-73页
参考文献第73-79页
后记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稻痕病基因快速演化位点的遗传分析与人工进化研究
下一篇:WO3/BiOBr复合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