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序论 | 第7-13页 |
第一节 选题依据 | 第7-10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思路 | 第10-11页 |
第三节 研究的重难点及其突破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对人的受动性、能动性的界定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人的受动性的界定 | 第13-18页 |
一、德国古典哲学家关于人的受动性的思想 | 第13-14页 |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受动性的界定 | 第14-18页 |
第二节 人的能动性的界定 | 第18-24页 |
一、德国古典哲学关于对人的能动性的思想 | 第18-20页 |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能动性的界定 | 第20-24页 |
第二章 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受动性与能动性的同一性 | 第24-32页 |
一、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相互依存 | 第24-25页 |
二、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相互渗透 | 第25-32页 |
第二节 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斗争性 | 第32-36页 |
一、从生产劳动本身看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斗争性 | 第32-33页 |
二、从社会制度对自然的影响看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的斗争性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之间矛盾的解决 | 第36-41页 |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和解 | 第36-38页 |
一、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 | 第36-37页 |
二、人类同自然的最终和解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人与社会、人自身的和解 | 第38-41页 |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异化劳动 | 第38页 |
二、人与社会、人自身的最终归和解 | 第38-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