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1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综述第13-16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6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6-19页
        1.4.1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3 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 本文创新点第19-20页
2 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关理论第20-25页
    2.1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概念第20页
    2.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构成要素和作用机理第20-21页
    2.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特征第21-22页
    2.4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2.4.1 科技创新理论第22页
        2.4.2 农业技术扩散理论第22-23页
        2.4.3 行为改变理论第23-24页
        2.4.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理论第24-25页
3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分析第25-34页
    3.1 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第25-27页
        3.1.1 初步建立阶段——建国后至20世纪50年代第25页
        3.1.2 曲折发展阶段——1960 年代至1978年 12 月第25-26页
        3.1.3 改革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第26-27页
    3.2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制度分析第27-29页
        3.2.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绩效考评制度第27页
        3.2.2 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第27-28页
        3.2.3 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第28页
        3.2.4 农技人员培训教育制度第28-29页
    3.3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与方法分析第29-31页
        3.3.1 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第29-30页
        3.3.2 农业专业合作社推广模式第30页
        3.3.3 以农业科研机构为主的农技推广模式第30页
        3.3.4 以企业为主的农技推广模式第30-31页
    3.4 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队伍现状第31-34页
        3.4.1 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第31-32页
        3.4.2 泰安市新型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及形式第32-33页
        3.4.3 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结构日益完善第33-34页
4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的SWOT分析第34-40页
    4.1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的优势分析第34-36页
        4.1.1 拥有一支专业的农业科技服务队伍第34页
        4.1.2 区位优势明显第34-35页
        4.1.3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资源丰富,人力资源丰富第35-36页
    4.2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的劣势分析第36-38页
        4.2.1 机构设置不合理,管理体制不顺第36-37页
        4.2.2 技术人员专业不符合实际需求第37页
        4.2.3 农业生产、科研和教育脱节第37-38页
        4.2.4 农业科技推广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现代农业需求第38页
    4.3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的机会分析第38-39页
        4.3.1 国家为农业推广体系的推广提供了健全的思路第38页
        4.3.2 农户素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第38-39页
    4.4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优化的威胁分析第39-40页
        4.4.1 城市间的竞争导致人才流失第39页
        4.4.2 土地利用率下降第39-40页
5 泰安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优化第40-44页
    5.1 明确原则第40-42页
        5.1.1 政府主导原则第40-41页
        5.1.2 目标导向原则第41页
        5.1.3 部门联动原则第41-42页
        5.1.4 素质提升原则第42页
    5.2 明确主体第42页
    5.3 完善农业科技推广制度第42-43页
    5.4 优化考核标准第43页
    5.5 推广体系各子系统相互协调第43-44页
        5.5.1 新型农技推广观念体系建设第43页
        5.5.2 新型农技推广培训体系建设第43-44页
6 加快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第44-49页
    6.1 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外部环境建设第44-46页
        6.1.1 完善农技推广制度建设第44-45页
        6.1.2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分配方式第45页
        6.1.3 完善项目管理制度第45-46页
    6.2 加强农技人员素养建设第46页
    6.3 培育多样化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机构第46-49页
        6.3.1 支持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第47页
        6.3.2 引导涉农企业参与农技推广第47-48页
        6.3.3 加强信息技术对农技推广工作的支撑作用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泰安市岱岳区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下一篇:肥城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