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0-35页 |
1.1 天然气水合物介绍 | 第20-27页 |
1.1.1 我国陆域天气水合物研究概况 | 第20-23页 |
1.1.2 微生物与天然气水合物关系 | 第23-27页 |
1.2 原核生物分类 | 第27-32页 |
1.2.1 原核生物种概念 | 第28-30页 |
1.2.2 原核生物多相鉴定 | 第30-3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1.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生境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 第35-81页 |
2.1 引言 | 第35-36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36-43页 |
2.2.1 样品采集 | 第36页 |
2.2.2 样品处理 | 第36-37页 |
2.2.3 岩芯基因组DNA提取 | 第37-38页 |
2.2.4 基因扩增 | 第38-40页 |
2.2.5 高通量测序及数据分析 | 第40-41页 |
2.2.6 细菌和古菌定量分析 | 第41-4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3-79页 |
2.3.1 微生物群落结构 | 第46-49页 |
2.3.2 微生物群落分布 | 第49-53页 |
2.3.3 微生物种群互作关系 | 第53-55页 |
2.3.4 微生物功能分析 | 第55-58页 |
2.3.5 微生物与天然气水合物关系 | 第58-75页 |
2.3.6 祁连山木里盆地与漠河盆地及羌塘盆地地下微生物多样性对比 | 第75-77页 |
2.3.7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生境下微生物群落特点 | 第77-79页 |
2.4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三章 祁连山木里盆地地下新种Hymenobacter qilianensis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81-102页 |
3.1 引言 | 第81-82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82-91页 |
3.2.1 基因型研究 | 第82-87页 |
3.2.2 表型研究 | 第87-89页 |
3.2.3 化学型研究 | 第89-9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91-99页 |
3.3.1 基因型分析 | 第91-95页 |
3.3.2 表型分析 | 第95-97页 |
3.3.3 化学型分析 | 第97-98页 |
3.3.4 讨论 | 第98-99页 |
3.4 Hymenobacter gen.修订 | 第99-100页 |
3.5 Hymenobacter qilianensis sp. nov描述 | 第100-101页 |
3.6 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四章 漠河盆地地下新属Tianweitania及新种Tianweitania sediminis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102-128页 |
4.1 引言 | 第102-103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103-105页 |
4.2.1 基因型研究 | 第103-104页 |
4.2.2 化学型研究 | 第104页 |
4.2.3 表型研究 | 第104-10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5-125页 |
4.3.1 基因型分析 | 第105-118页 |
4.3.2 表型分析 | 第118-121页 |
4.3.3 化学型分析 | 第121-125页 |
4.3.4 讨论 | 第125页 |
4.4 Tianweitania gen. nov.描述 | 第125-126页 |
4.5 Tianweitania sediminis sp.nov.描述 | 第126-127页 |
4.6 小结 | 第127-128页 |
第五章 漠河盆地地下新种Sphingomonas mohensis多相分类学研究 | 第128-143页 |
5.1 引言 | 第128-129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129-130页 |
5.2.1 基因型研究 | 第129页 |
5.2.2 表型研究 | 第129-130页 |
5.2.3 化学型研究 | 第13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41页 |
5.3.1 基因型分析 | 第130-134页 |
5.3.2 表型分析 | 第134-138页 |
5.3.3 化学型分析 | 第138-140页 |
5.3.4 讨论 | 第140-141页 |
5.4 Sphingomonas mohensis sp.nov.描述 | 第141-142页 |
5.5 小结 | 第142-143页 |
第六章 结论、创新性与展望 | 第143-146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143-144页 |
6.2 创新性 | 第144-145页 |
6.3 天然气水合物生境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展望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68页 |
附录 | 第168-203页 |
后记 | 第203-205页 |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