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说明 | 第13-15页 |
前言 | 第15-52页 |
第一节 CuAAC反应概况 | 第15-23页 |
第二节 多取代三氮唑的合成方法 | 第23-38页 |
第三节 论文立意与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52页 |
第一章 Cu/Pd双金属催化的三组分Click反应合成多取代三氮唑 | 第52-65页 |
1.1 引言 | 第52-54页 |
1.2 Cu/Pd双金属催化的三组分Click反应合成多取代三氮唑 | 第54-61页 |
1.3 反应机理探索 | 第61-62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二章 Cu催化的click反应合成稳定的金属锡三氮唑 | 第65-110页 |
2.1 引言 | 第65-67页 |
2.2 Cu催化的click反应合成稳定的金属锡三氮唑 | 第67-71页 |
2.3 金属锡三氮唑的功能化反应 | 第71-76页 |
2.4 反应机理 | 第76-7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实验部分及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78-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第三章 Pd催化的不饱和酰胺的分子内芳基化合成氧化吲哚衍生物 | 第110-143页 |
3.1 引言 | 第110-115页 |
3.2 Pd催化的不饱和酰胺的分子内芳基化反应 | 第115-123页 |
3.3 机理探究 | 第123-12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实验部分及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12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3页 |
第四章 Au催化的炔烃的四功能化反应合成四氢吡咯衍生物 | 第143-164页 |
4.1 引言 | 第143-146页 |
4.2 Au催化的炔烃的四功能化反应合成四氢吡咯衍生物 | 第146-149页 |
4.3 反应机理探索 | 第149-1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50-151页 |
实验部分和结构表征 | 第151-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4页 |
论文总结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16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68-1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9-170页 |
附件 | 第170-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