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69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甲烷资源储备及利用方式 | 第18-29页 |
1.2.1 甲烷资源储备 | 第18-19页 |
1.2.2 甲烷直接燃烧 | 第19-20页 |
1.2.3 甲烷制合成气 | 第20-23页 |
1.2.4 甲烷直接转化 | 第23-29页 |
1.3 甲烷及一氧化碳催化燃烧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29-34页 |
1.3.1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30-31页 |
1.3.2 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 | 第31-34页 |
1.4 甲烷制合成气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34-38页 |
1.4.1 甲烷重整催化剂 | 第34-36页 |
1.4.2 甲烷部分氧化催化剂 | 第36-38页 |
1.5 抗烧结贵金属研究进展 | 第38-45页 |
1.6 论文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5-50页 |
1.6.1 不同形貌介孔氧化铈及其负载Pd催化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反应 | 第46-47页 |
1.6.2 耐高温Pt(Pd)-Ce/MgAl_2O_4催化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反应 | 第47-48页 |
1.6.3 耐高温高分散Ru/MgAl_2O_4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69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试剂及分析表征方法 | 第69-77页 |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 第69-70页 |
2.2 分析表征方法 | 第70-77页 |
2.2.1 结构、形貌表征及组成分析 | 第72-74页 |
2.2.2 CO催化燃烧活性评价 | 第74-75页 |
2.2.3 甲烷催化燃烧活性评价 | 第75页 |
2.2.4 甲烷干重整催化活性评价 | 第75-77页 |
第三章 不同形貌介孔氧化铈及其负载Pd催化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反应研究 | 第77-129页 |
3.1 引言 | 第77-78页 |
3.2 空心纳米锥型介孔氧化铈制备与表征 | 第78-92页 |
3.2.1 空心纳米锥型介孔氧化铈制备 | 第78-79页 |
3.2.2 结构形貌表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 第79-89页 |
3.2.3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及催化CO燃烧反应活性 | 第89-92页 |
3.3 过渡金属掺杂介孔氧化铈制备与表征 | 第92-102页 |
3.3.1 掺杂介孔氧化铈制备 | 第92页 |
3.3.2 结构形貌表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 第92-99页 |
3.3.5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及催化CO燃烧反应活性 | 第99-102页 |
3.4 纳米片和纳米线型介孔氧化铈的简单合成与表征 | 第102-115页 |
3.4.1 纳米片和纳米线型介孔氧化铈制备 | 第102-103页 |
3.4.2 结构形貌表征及形成机理分析 | 第103-113页 |
3.4.5 催化剂氧化还原性能及催化CO燃烧反应活性 | 第113-115页 |
3.5 不同形貌介孔氧化铈负载Pd催化甲烷燃烧反应性能 | 第115-118页 |
3.5.1 介孔氧化铈负载Pd催化剂制备 | 第115-116页 |
3.5.2 催化甲烷燃烧反应性能评价 | 第116-118页 |
3.6 小结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9页 |
第四章 耐高温Pt(Pd)-Ce/MgAl_2O_4催化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反应研究 | 第129-153页 |
4.1 引言 | 第129-130页 |
4.2 耐高温Pt-Ce/MgAl_2O_4催化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反应 | 第130-145页 |
4.2.1 催化剂制备 | 第130-131页 |
4.2.2 催化剂组成分析及结构表征 | 第131-137页 |
4.2.3 耐高温催化剂催化CO燃烧性能评价 | 第137-143页 |
4.2.4 催化剂催化甲烷燃烧耐高温性能评价 | 第143-145页 |
4.3 耐高温PtPd-Ce/MgAl_2O_4催化甲烷燃烧反应 | 第145-148页 |
4.3.1 催化剂制备 | 第145-146页 |
4.3.2 催化剂组成分析及结构表征 | 第146-147页 |
4.3.3 催化剂催化甲烷燃烧耐高温性能评价 | 第147-148页 |
4.4 小结 | 第148-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3页 |
第五章 耐高温高分散Ru/MgAl_2O_4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研究 | 第153-173页 |
5.1 引言 | 第153-154页 |
5.2 催化剂制备 | 第154-155页 |
5.3 催化剂组成分析及结构表征 | 第155-162页 |
5.4 催化剂催化甲烷干重整反应活性及寿命评价 | 第162-168页 |
5.5 小结 | 第168-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73-179页 |
6.1 结论和创新点 | 第173-176页 |
6.2 展望 | 第176-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完成的工作 | 第181-183页 |
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 第181页 |
待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 | 第181-182页 |
部分合作发表的论文 | 第182-183页 |
附录 | 第183-20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