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 | 第13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3页 |
二、内容框架 | 第13页 |
第四节 论文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页 |
一、水污染 | 第15页 |
二、水污染综合治理 | 第15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5-16页 |
二、生态治理理论 | 第16页 |
三、区域水污染治理理论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的危害及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一、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的危害 | 第17页 |
二、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的必要性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现状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大凌河流域水环境概况及水污染现状 | 第19-21页 |
一、自然及社会经济环境 | 第19页 |
二、水污染现状 | 第19-21页 |
第二节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现状 | 第21-22页 |
一、划区设局提供组织保障 | 第21页 |
二、建立环保长效机制 | 第21页 |
三、因地制宜多措并举 | 第21-22页 |
四、建立应急环境监测系统 | 第22页 |
第三节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 | 第22-25页 |
一、顶层设计不完备 | 第22-23页 |
二、主体单一并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 | 第23页 |
三、各种措施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 | 第23-24页 |
四、对水污染行为监督执罚不到位 | 第24-25页 |
第四节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25-29页 |
一、综合治理体制不协调 | 第25-26页 |
二、综合治理机制不健全 | 第26-28页 |
三、综合治理法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第四章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 | 第29-36页 |
第一节 理顺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体制 | 第29-30页 |
一、改革治理模式,强化管理效能 | 第29页 |
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治污能力 | 第29-30页 |
三、信息公开制度化,交流模式多元化 | 第30页 |
第二节 健全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机制 | 第30-34页 |
一、完善流域多层面协调参与机制 | 第31页 |
二、引入并完善流域市场调节机制 | 第31-32页 |
三、完善流域水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 第32页 |
四、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 第32-33页 |
五、健全执法监督机制 | 第33-34页 |
第三节 大凌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法制的完善 | 第34-36页 |
一、完善法律法规,充实大凌河流域管理法律体系 | 第34页 |
二、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政府监管职能 | 第34-35页 |
三、加强行政监督,狠抓对政策执行不力的问责 | 第35-36页 |
研究结论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致谢 | 第41-4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