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1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5 研究创新点 | 第12-1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2.1 疏离感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2.1.1 疏离感的来源、定义及概念维度 | 第14-15页 |
2.1.2 疏离感的测量 | 第15-16页 |
2.1.3 国内外疏离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6-17页 |
2.2 移动社交媒体及其使用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2.1 微信及移动社交媒体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2.2 微信使用的研究综述 | 第18-20页 |
2.2.3 移动社交媒体使用的研究综述 | 第20-21页 |
2.3 移动社交媒体与疏离感的关系文献综述 | 第21-24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4-30页 |
3.1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24-25页 |
3.1.1 研究内容与概念界定 | 第24页 |
3.1.2 研究框架 | 第24-25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5-27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27-28页 |
3.4 抽样方式的确定 | 第28-30页 |
4 数据分析 | 第30-58页 |
4.1 问卷发放回收情况 | 第30页 |
4.2 自编量表的检验 | 第30-36页 |
4.2.1 微信使用功能的量表检验 | 第30-34页 |
4.2.2 微信使用依赖程度的量表检验 | 第34-36页 |
4.3 自编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6-38页 |
4.3.1 微信使用功能自编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6-38页 |
4.3.2 微信使用依赖程度自编量表的因子分析 | 第38页 |
4.4 描述性分析 | 第38-47页 |
4.4.1 人口统计学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40页 |
4.4.2 微信使用强度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0-44页 |
4.4.3 微信使用功能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4-45页 |
4.4.4 微信使用依赖程度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4.4.5 大学生疏离感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4.5 差异性/相关性分析 | 第47-53页 |
4.5.1 人口统计学属性与微信使用差异性分析 | 第47-50页 |
4.5.2 人口统计学属性与疏离感分析 | 第50页 |
4.5.3 微信使用强度与疏离感差异性分析 | 第50页 |
4.5.4 微信使用功能与疏离感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4.5.5 微信依赖程度与疏离感相关性分析 | 第52页 |
4.5.6 微信依赖程度与微信使用功能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4.6 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4.6.1 微信使用功能与疏离感回归分析 | 第53-54页 |
4.6.2 微信使用依赖程度与疏离感回归分析 | 第54页 |
4.6.3 微信使用依赖程度与微信使用功能回归分析 | 第54页 |
4.7 研究假设检验 | 第54-55页 |
4.8 研究结论 | 第55-58页 |
4.8.1 差异性/相关性分析的结论 | 第55-56页 |
4.8.2 回归分析的结论 | 第56-58页 |
5 讨论 | 第58-66页 |
5.1 数据分析结论的原因探析 | 第58-60页 |
5.1.1 分析人口统计学变量对微信使用、疏离感的影响 | 第58页 |
5.1.2 分析微信使用各维度与疏离感的相关关系 | 第58-59页 |
5.1.3 分析微信使用各维度与疏离感的回归关系 | 第59-60页 |
5.1.4 分析微信使用功能与微信依赖的回归关系 | 第60页 |
5.2 对本研究两条关系线的延展讨论 | 第60-65页 |
5.2.1 对于新媒体功能与依赖关系的讨论 | 第60-63页 |
5.2.2 对于新媒体使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讨论 | 第63-65页 |
5.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6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附录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