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微藻 | 第14-17页 |
1.1.1 微藻简介 | 第14-15页 |
1.1.2 微藻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 第15-16页 |
1.1.3 微藻的应用 | 第16-17页 |
1.2 生物柴油 | 第17-20页 |
1.2.1 生物柴油简介 | 第17-18页 |
1.2.2 微藻生物柴油 | 第18-19页 |
1.2.3 微藻生物柴油的技术问题 | 第19-20页 |
1.3 微藻的培养 | 第20-23页 |
1.3.1 自养培养 | 第20页 |
1.3.2 异养培养 | 第20-22页 |
1.3.3 混养培养 | 第22-23页 |
1.4 提高微藻产油的措施 | 第23-27页 |
1.4.1 筛选藻种 | 第23-24页 |
1.4.2 限制或者缺乏营养元素 | 第24-26页 |
1.4.3 环境因素 | 第26-27页 |
1.4.4 基因工程 | 第27页 |
1.5 氮元素的作用 | 第27-28页 |
1.5.1 氮对微藻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1.5.2 氮对微藻油脂积累的影响 | 第28页 |
1.6 磷元素的作用 | 第28-29页 |
1.7 研究目的 | 第29-30页 |
第二章 缺氮条件下以葡萄糖为碳源异养Chlorella vulgaris NIES-227 | 第30-44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2.2.1 藻种和培养条件 | 第31-32页 |
2.2.2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2.2.3 分析方法 | 第32-33页 |
2.3 结果 | 第33-42页 |
2.3.1 生长情况 | 第33-35页 |
2.3.2 葡萄糖、NO_3-N和PO_4~3-P的吸收 | 第35-37页 |
2.3.3 FAME、淀粉和蛋白质含量 | 第37-40页 |
2.3.4 脂肪酸转化率(COD_(Fatty Acid)/COD_(Glucose) | 第40页 |
2.3.5 FAME组成 | 第40-42页 |
2.3.6 FAME产率 | 第42页 |
2.4 讨论 | 第42-43页 |
2.4.1 FAME含量和组成 | 第42-43页 |
2.4.2 氮和磷的作用 | 第43页 |
2.4.3 研究意义 | 第43页 |
2.5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三章 缺氮条件下以乙酸钠为碳源异养Scenedesmus obliquus | 第44-58页 |
3.1 引言 | 第44-45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3.2.1 藻种和培养条件 | 第45-46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46页 |
3.2.3 分析方法 | 第46页 |
3.3 结果 | 第46-54页 |
3.3.1 生长情况以及乙酸钠、氮磷的吸收情况 | 第46-48页 |
3.3.2 FAME含量和产率 | 第48-50页 |
3.3.3 FAME组成 | 第50-52页 |
3.3.4 储存化合物的变化 | 第52-54页 |
3.3.5 脂肪酸转化率( CODF_(Fatty Acid)/COD_(Acetate) | 第54页 |
3.4 讨论 | 第54-57页 |
3.4.1. 氮缺乏对异养培养的影响 | 第54-57页 |
3.4.2. 磷的作用 | 第57页 |
3.5 结论 | 第57-58页 |
第四章 缺氮条件下以乙酸钠为碳源异养Chlorella vulgaris | 第58-74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9-60页 |
4.2.1 藻种和培养条件 | 第59-60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0页 |
4.2.3 分析方法 | 第6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0-72页 |
4.3.1 生长情况以及乙酸钠、氮磷的吸收情况 | 第60-63页 |
4.3.2 FAME含量和产率 | 第63-67页 |
4.3.3 脂肪酸转化率 | 第67页 |
4.3.4 FAME组成 | 第67-69页 |
4.3.5 储存化合物的变化 | 第69-70页 |
4.3.6 pH的影响 | 第70-72页 |
4.4 结论 | 第72-74页 |
第五章 比较缺氮条件下自养、异养和混养体系中Scenedesmus obliquus产油情况 | 第74-88页 |
5.1 引言 | 第74-75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5-76页 |
5.2.1 藻种和培养条件 | 第75页 |
5.2.2 实验步骤 | 第75页 |
5.2.3 分析方法 | 第75-76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6-87页 |
5.3.1 微藻生长和乙酸钠吸收情况 | 第76-78页 |
5.3.2 脂肪酸含量、产率和组成 | 第78-82页 |
5.3.3 蛋白质和淀粉含量 | 第82-83页 |
5.3.4 脂肪酸转化率 | 第83-84页 |
5.3.5 蛋白质组学分析 | 第84-87页 |
5.4 结论 | 第87-8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8-90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