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丝织品文物的概况 | 第12-13页 |
1.2 丝织品的组成及结构 | 第13-14页 |
1.3 影响丝织品老化的因素 | 第14-15页 |
1.3.1. 物理老化 | 第14页 |
1.3.2. 化学老化 | 第14-15页 |
1.3.3. 生物老化 | 第15页 |
1.4 丝织品老化机理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7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技术创新点与重点 | 第17-19页 |
1.6.1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1.6.2 技术创新点与重点 | 第18-19页 |
第2章 丝织品的不同酶加速老化对比实验 | 第19-30页 |
2.1 前言 | 第1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19-21页 |
2.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第19页 |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19-20页 |
2.2.3.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 | 第20页 |
2.2.4. 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20-2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1-29页 |
2.3.1. 不同酶老化样形貌分析 | 第21-22页 |
2.3.2. 不同酶老化的碳链结构分析 | 第22-23页 |
2.3.3. 不同酶老化样含H元素化学结构分析 | 第23-25页 |
2.3.4. 不同酶老化样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2.3.5. 不同酶老化样C原子分析 | 第26-27页 |
2.3.6. 不同酶老化样的自由基分析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丝织品的Protease XIV加速老化机理研究 | 第30-42页 |
3.1 前言 | 第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3.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第30页 |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0页 |
3.2.3.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 | 第30-31页 |
3.2.4. 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31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3.3.1 老化样与对照样形貌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3.3.2 热性能分析 | 第32-34页 |
3.3.3 二级结构分析 | 第34-35页 |
3.3.4 老化样氨基酸含量分析 | 第35-36页 |
3.3.5 老化样中C原子分析 | 第36-38页 |
3.3.6 老化样中自由基分析 | 第38-40页 |
3.4 小结 | 第40-42页 |
第4章 丝织品文物样中自提取微生物加速老化研究 | 第42-54页 |
4.1 前言 | 第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第42页 |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42-43页 |
4.2.3. 文物样微生物提取 | 第43-44页 |
4.2.4.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 | 第44页 |
4.2.5. 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44-4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4.3.1. 老化样以及对照样形貌对比分析 | 第45-47页 |
4.3.2. 二级结构分析 | 第47-50页 |
4.3.3. 热性能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4.3.4. 拉伸性能分析 | 第51-52页 |
4.4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丝织品的米曲霉菌和产黄青霉菌加速老化对比研究 | 第54-64页 |
5.1 前言 | 第5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5.2.1. 实验原料及来源 | 第54页 |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54-55页 |
5.2.3. 实验菌种的富集培养 | 第55页 |
5.2.4.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 | 第55页 |
5.2.5. 性能表征与测试 | 第55-56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3页 |
5.3.1. 微生物形态分析 | 第56-57页 |
5.3.2. 老化样的形貌分析 | 第57-58页 |
5.3.3. 二级结构分析 | 第58-60页 |
5.3.4. 热性能分析 | 第60-61页 |
5.3.5.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63页 |
5.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成果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