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轻工业、手工业论文--纺织工业、染整工业论文--丝纺织论文--丝纺织物论文

丝织品生物老化以及结构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1.1 丝织品文物的概况第12-13页
    1.2 丝织品的组成及结构第13-14页
    1.3 影响丝织品老化的因素第14-15页
        1.3.1. 物理老化第14页
        1.3.2. 化学老化第14-15页
        1.3.3. 生物老化第15页
    1.4 丝织品老化机理研究现状第15-17页
    1.5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17页
    1.6 研究技术路线、技术创新点与重点第17-19页
        1.6.1 研究技术路线第17-18页
        1.6.2 技术创新点与重点第18-19页
第2章 丝织品的不同酶加速老化对比实验第19-30页
    2.1 前言第19页
    2.2 实验部分第19-21页
        2.2.1. 实验原料及来源第19页
        2.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19-20页
        2.2.3.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第20页
        2.2.4. 性能表征与测试第20-21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21-29页
        2.3.1. 不同酶老化样形貌分析第21-22页
        2.3.2. 不同酶老化的碳链结构分析第22-23页
        2.3.3. 不同酶老化样含H元素化学结构分析第23-25页
        2.3.4. 不同酶老化样氨基酸含量分析第25-26页
        2.3.5. 不同酶老化样C原子分析第26-27页
        2.3.6. 不同酶老化样的自由基分析第27-29页
    2.4 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丝织品的Protease XIV加速老化机理研究第30-42页
    3.1 前言第30页
    3.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3.2.1. 实验原料及来源第30页
        3.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0页
        3.2.3.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第30-31页
        3.2.4. 性能表征与测试第31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1-40页
        3.3.1 老化样与对照样形貌对比分析第31-32页
        3.3.2 热性能分析第32-34页
        3.3.3 二级结构分析第34-35页
        3.3.4 老化样氨基酸含量分析第35-36页
        3.3.5 老化样中C原子分析第36-38页
        3.3.6 老化样中自由基分析第38-40页
    3.4 小结第40-42页
第4章 丝织品文物样中自提取微生物加速老化研究第42-54页
    4.1 前言第42页
    4.2 实验部分第42-45页
        4.2.1. 实验原料及来源第42页
        4.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42-43页
        4.2.3. 文物样微生物提取第43-44页
        4.2.4.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第44页
        4.2.5. 性能表征与测试第44-45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4.3.1. 老化样以及对照样形貌对比分析第45-47页
        4.3.2. 二级结构分析第47-50页
        4.3.3. 热性能变化分析第50-51页
        4.3.4. 拉伸性能分析第51-52页
    4.4 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丝织品的米曲霉菌和产黄青霉菌加速老化对比研究第54-64页
    5.1 前言第54页
    5.2 实验部分第54-56页
        5.2.1. 实验原料及来源第54页
        5.2.2.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54-55页
        5.2.3. 实验菌种的富集培养第55页
        5.2.4. 丝织品老化样的制备第55页
        5.2.5. 性能表征与测试第55-56页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5.3.1. 微生物形态分析第56-57页
        5.3.2. 老化样的形貌分析第57-58页
        5.3.3. 二级结构分析第58-60页
        5.3.4. 热性能分析第60-61页
        5.3.5. 力学性能分析第61-63页
    5.4 小结第63-6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6.1 总结第64-65页
    6.2 展望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6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与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成果第76-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卟啉敏化二氧化钛纳米管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金属酞菁催化氧化脱除油品中的硫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