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特征差异、主体偏向性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研发绩效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2 问题提出 | 第13页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第13-16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1.3.1 研发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3.2 产业间研发特征差异 | 第17-18页 |
1.3.3 专利研发主体偏向性 | 第18-19页 |
1.3.4 产业国际竞争力 | 第19-20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1页 |
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 第21-30页 |
2.1 产业间研发特征差异与研发绩效 | 第21-24页 |
2.1.1 产业间研发特征差异性的表现 | 第21-22页 |
2.1.2 产业问研发特征差异与研发绩效的关系 | 第22-23页 |
2.1.3 专利领域研发主体偏向性的中介作用 | 第23-24页 |
2.2 专利领域研发主体偏向性与研发绩效 | 第24-28页 |
2.2.1 合作研发与研发绩效 | 第24-25页 |
2.2.2 自然人研发与研发绩效 | 第25-26页 |
2.2.3 高校研发与研发绩效 | 第26-27页 |
2.2.4 华人研发与研发绩效 | 第27-28页 |
2.3 假设提出 | 第28-30页 |
3 产业间研发特征差异与专利领域研发主体偏向性 | 第30-34页 |
3.1 合作研发属性 | 第30-31页 |
3.2 自然人研发属性 | 第31-32页 |
3.3 高校研发属性 | 第32-33页 |
3.4 华人研发倾向属性 | 第33-34页 |
4 研究设计与计量模型 | 第34-38页 |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4.2 变量选取 | 第35-37页 |
4.2.1 贸易竞争力指数 | 第36页 |
4.2.2 合作研发属性 | 第36页 |
4.2.3 高校研发属性 | 第36-37页 |
4.2.4 华人研发倾向属性 | 第37页 |
4.2.5 自然人研发属性 | 第37页 |
4.3 计量模型 | 第37-38页 |
5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38-52页 |
5.1 行业的描述性统计 | 第38-43页 |
5.1.1 总体行业的描述性分析 | 第38页 |
5.1.2 分行业的描述性分析 | 第38-41页 |
5.1.3 主要变量间关系的散点图 | 第41-43页 |
5.2 异方差检验 | 第43-45页 |
5.2.1 图示检验法 | 第44页 |
5.2.2 怀特检验法 | 第44-45页 |
5.2.3 戈里瑟检验法 | 第45页 |
5.3 模型估计与分析 | 第45-52页 |
5.3.1 模型估计结果 | 第45-46页 |
5.3.2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5.3.3 中高技术密集度制造业实证分析 | 第47-48页 |
5.3.4 不同自然人研发属性与研发绩效 | 第48-52页 |
6 结语 | 第52-56页 |
6.1 结论 | 第52-54页 |
6.2 结论的引申 | 第54-55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附录 | 第56-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后记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