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疫霉菌效应因子的植物靶标鉴定与功能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引言第12-14页
上篇 文献综述第14-29页
    第一章 卵菌病害研究进展第15-25页
        1. 卵菌病害第15-17页
            1.1 大豆疫霉第15-16页
            1.2 致病疫霉第16页
            1.3 辣椒疫霉第16-17页
        2. 卵菌的侵染方式第17-18页
        3. 卵菌病害的防治第18页
        4.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及植物的免疫系统第18-20页
            4.1 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第18-19页
            4.2 植物的免疫系统第19-20页
        5. 效应因子的研究进展第20-25页
            5.1 RxLR效应因子第20-22页
            5.2 CRN效应因子第22-25页
    第二章 酵母双杂交研究进展第25-29页
        1.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第25页
        2. 酵母双杂交的优点第25-26页
        3. 酵母双杂交的缺点第26-27页
        4. 酵母双杂的筛选方法第27页
        5.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应用第27-29页
下篇 研究内容第29-95页
    第一章 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五个效应因子在拟南芥中的互作蛋白第31-47页
        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32-42页
            1.1 实验材料第32-34页
            1.2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4-38页
            1.3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1.4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第38-39页
            1.5 诱饵蛋白自激活活性的检测第39页
            1.6 酵母双杂文库筛选第39-40页
            1.7 酵母质粒的提取第40-41页
            1.8 互作蛋白的鉴定第41-4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2.1 诱饵蛋白物自激活活性第42页
            2.2 酵母双杂交筛库结果第42-45页
        3. 讨论第45-47页
    第二章 效应因子与拟南芥抗病相关蛋白互作筛选第47-59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1.1 实验材料第48-49页
            1.2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页
            1.3 DH5α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49页
            1.4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第49页
            1.5 大规模的酵母Mating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2.1 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第50-52页
            2.2 酵母双杂交初筛结果第52-56页
            2.3 RxLR237具有自激活活性第56页
        3. 讨论第56-59页
    第三章 效应因子与拟南芥抗病相关蛋白互作验证第59-71页
        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0-61页
            1.1 实验材料第60页
            1.2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及转化方法第60-61页
            1.3 效应因子自激活检测与验证第61页
            1.4 酵母双杂验证第6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2.1 RxLR103、RxLR172、RxLR48自激活检测第61-62页
            2.2 RxLR237自激活验证第62-63页
            2.3 RxLR103与EDS1、BIK1、BAK1、NPR3互作验证第63-65页
            2.4 RxLR172与EDS1、SGT1b互作验证第65-67页
            2.5 RxLR48与NPR1互作验证第67-68页
        3. 讨论第68-71页
    第四章 转基因拟南芥的获取第71-83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72-77页
            1.1 实验材料第72-73页
            1.2 载体构建第73页
            1.3 大肠杆菌质粒的提取第73页
            1.4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73-74页
            1.5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74页
            1.6 农杆菌菌液PCR检测第74-75页
            1.7 拟南芥稳定转化第75-76页
            1.8 转基因种子的筛选第76-7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77-81页
            2.1 辣椒疫霉效应因子的选择及载体构建第77-78页
            2.2 转基因拟南芥卡纳抗性筛选第78-80页
            2.3 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情况第80-81页
        3. 讨论第81-83页
    第五章 辣椒疫霉效应因子RxLR103的功能研究第83-95页
        1. 材料和方法第85-88页
            1.1 实验材料第85页
            1.2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85页
            1.3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85页
            1.4 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的转化第85页
            1.5 RxLR103在烟草中的瞬时表达第85-86页
            1.6 RxLR103的亚细胞定位第86页
            1.7 Q-RT PCR分析RxLR103在辣椒疫霉生活史阶段的表达第86-88页
            1.8 RxLR103的毒性分析第88页
        2. 结果与分析第88-93页
            2.1 引物设计第88-89页
            2.2 RxLR103能引起本氏烟叶片的细胞死亡第89-90页
            2.3 RxLR103的亚细胞定位第90-91页
            2.4 RxLR103在辣椒疫霉侵染阶段表达模式第91-92页
            2.5 RxLR103的毒性分析第92-93页
        3. 讨论第93-95页
全文总结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7页
附表第107-12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论文第129-131页
致谢第131页

论文共13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螟两个气味结合蛋白基因的体外表达及配体结合能力分析
下一篇:长江口棘头梅童鱼食物组成与摄食习性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