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张家垛油田阜三段滩坝砂成藏规律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滩坝砂油藏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主要内容及技术思路 | 第19-21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3.2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20-21页 |
1.4 主要工作量 | 第21-22页 |
1.5 主要成果及创新 | 第22-24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24-31页 |
2.1 区域构造背景 | 第24-25页 |
2.2 区域沉积特征 | 第25-27页 |
2.3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7-31页 |
第3章 沉积相分析 | 第31-55页 |
3.1 沉积微相划分标志 | 第31-38页 |
3.1.1 沉积构造及岩相组合 | 第31-34页 |
3.1.2 岩石构造 | 第34页 |
3.1.3 生物遗迹特征 | 第34-36页 |
3.1.4 测井相 | 第36-37页 |
3.1.5 地震相 | 第37-38页 |
3.2 沉积微相类型 | 第38-40页 |
3.2.1 坝砂沉积微相 | 第39页 |
3.2.2 滩砂沉积微相 | 第39页 |
3.2.3 浅湖泥沉积微相 | 第39-40页 |
3.3 单井沉积微相组合 | 第40-46页 |
3.4 沉积微相演化规律 | 第46-48页 |
3.5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48-55页 |
3.5.1 Ⅰ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48-51页 |
3.5.2 Ⅲ砂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 | 第51-55页 |
第4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55-72页 |
4.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55-58页 |
4.1.1 碎屑颗粒组分及结构特征 | 第55-56页 |
4.1.2 填隙物特征 | 第56-58页 |
4.2 储层成岩作用及控制因素 | 第58-63页 |
4.2.1 成岩作用类型 | 第58-61页 |
4.2.2 异常压力对成岩作用的控制 | 第61-63页 |
4.2.3 成岩序列 | 第63页 |
4.3 储层孔隙特征 | 第63-65页 |
4.3.1 粒间孔隙 | 第63-64页 |
4.3.2 粒内溶孔 | 第64页 |
4.3.3 杂基内微孔隙 | 第64-65页 |
4.4 储层物性特征 | 第65-67页 |
4.5 孔隙结构分析 | 第67-69页 |
4.6 储层综合评价 | 第69-72页 |
第5章 地震砂体预测 | 第72-100页 |
5.1 地震层位标定 | 第72-77页 |
5.1.1 标志层确定 | 第72-73页 |
5.1.2 反射波地质属性的确定 | 第73-75页 |
5.1.3 主要波组地震反射特征 | 第75-76页 |
5.1.4 地震解释层位可靠性检验 | 第76-77页 |
5.2 地震属性预测 | 第77-80页 |
5.2.1 地震纵向分辨率问题 | 第77-78页 |
5.2.2 振幅属性预测 | 第78-80页 |
5.3 井震约束反演砂体预测 | 第80-94页 |
5.3.1 P波叠后地震统计约束随机反演方法 | 第80-83页 |
5.3.2 统计约束地震反演算法及收敛条件 | 第83-86页 |
5.3.3 关键技术 | 第86-94页 |
5.4 砂体预测 | 第94-100页 |
5.4.1 反演结果检验 | 第94-95页 |
5.4.2 砂体厚度预测 | 第95-100页 |
第6章 源储压差分析 | 第100-120页 |
6.1 异常压力的成因 | 第100-101页 |
6.2 等效排烃压力 | 第101-108页 |
6.2.1 Ⅲ-1小层孔隙度与等效排烃压力特征 | 第102-103页 |
6.2.2 Ⅲ-2小层孔隙度与等效排烃压力特征 | 第103-105页 |
6.2.3 Ⅲ-3小层孔隙度与等效排烃压力特征 | 第105页 |
6.2.4 Ⅲ-4小层孔隙度与等效排烃压力特征 | 第105-106页 |
6.2.5 Ⅲ-5小层孔隙度与等效排烃压力特征 | 第106-108页 |
6.3 烃源岩剩余压力 | 第108-114页 |
6.3.1 泥岩声波时差特征 | 第108-111页 |
6.3.2 泥岩欠压实特征 | 第111-112页 |
6.3.3 泥岩层速度提取 | 第112-113页 |
6.3.4 烃源岩剩余压力平面分布 | 第113-114页 |
6.4 成藏指数 | 第114-120页 |
6.4.1 Ⅲ-1小层成藏系数平面分布 | 第114-116页 |
6.4.2 Ⅲ-2小层成藏系数平面分布 | 第116页 |
6.4.3 Ⅲ-3小层成藏系数平面分布 | 第116-117页 |
6.4.4 Ⅲ-4 小层成藏系数平面分布 | 第117-118页 |
6.4.5 Ⅲ-5小层成藏系数平面分布 | 第118页 |
6.4.6 成藏指数分析 | 第118-120页 |
第7章 成藏机理研究 | 第120-128页 |
7.1 烃源岩特征 | 第120-122页 |
7.2 储层特征 | 第122-123页 |
7.3 盖层特征 | 第123页 |
7.4 圈闭 | 第123-124页 |
7.5 成藏机理及成藏模式 | 第124-128页 |
7.5.1 深凹下砂岩段成藏机理 | 第124-125页 |
7.5.2 深凹上砂岩段成藏机理 | 第125-126页 |
7.5.3 南断坡下砂岩段成藏机理 | 第126-127页 |
7.5.4 南断坡上砂岩段成藏机理 | 第127-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