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经济作物病虫害论文--药用作物病虫害论文--草本作物病虫害论文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鉴定及传播机制初步研究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4页
    1.1 立题依据第11-12页
    1.2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第二章 乌头霜霉病发病情况调查第14-2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4-16页
        2.1.1 调查时间和地点第14-15页
        2.1.2 调查内容和方法第15页
        2.1.3 病害发生流行因素分析第15-16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16-19页
        2.2.1 乌头不同生长时期霜霉病发病表现第16-17页
        2.2.2 乌头霜霉病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第17-19页
        2.2.3 影响乌头霜霉病病害发生的因素第19页
    2.3 小结第19-21页
第三章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鉴定第21-37页
    3.1 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1-24页
        3.1.1 材料来源第21-22页
        3.1.2 主要试剂第22页
        3.1.3 主要仪器第22-23页
        3.1.4 实验准备第23-24页
    3.2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形态鉴定第24页
        3.2.1 病原菌无性阶段形态鉴定第24页
        3.2.2 病原菌有性阶段形态鉴定第24页
    3.3 霜霉病病原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第24-26页
        3.3.1 病原物基因组DNA提取第24-25页
        3.3.2 乌头叶片DNA提取第25页
        3.3.3 样品DNA质量的检测第25页
        3.3.4 样品PCR扩增第25-26页
        3.3.5 序列测定第26页
        3.3.6 序列分析第26页
    3.4 结果与分析第26-35页
        3.4.1 病原菌无性阶段形态特征第26-28页
        3.4.2 病原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第28-30页
        3.4.3 样品DNA质量第30-31页
        3.4.4 PCR扩增结果第31-32页
        3.4.5 rDNA-ITS序列比对第32-33页
        3.4.7 病原菌rDNA-ITS序列分析第33-34页
        3.4.8 病原菌28S D1/D2区序列分析第34-35页
    3.5 小结第35-37页
第四章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的建立第37-4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37-42页
        4.1.1 材料来源第37页
        4.1.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7页
        4.1.3 各样品DNA的提取第37-38页
        4.1.4 病原菌PCR扩增第38-39页
        4.1.5 PCR产物回收纯化第39页
        4.1.6 序列测定第39页
        4.1.7 特异性引物设计第39页
        4.1.8 特异性引物检测效果验证第39-41页
        4.1.9 种苗检测第41-4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42-46页
        4.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第42页
        4.2.2 乌头霜霉病病原物PCR扩增第42-43页
        4.2.3 乌头霜霉病检测第43页
        4.2.4 引物SMF1/SMR1特异性检验第43-44页
        4.2.5 引物SMF1/SMR1灵敏度检测第44-45页
        4.2.6 种苗检测结果第45-46页
    4.3 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乌头霜霉病传播机制初步研究第47-56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47-50页
        5.1.1 材料来源第47页
        5.1.2 主要试验试剂第47-48页
        5.1.3 主要仪器第48页
        5.1.4 实验准备第48页
        5.1.5 不同种源地乌头霜霉病发病情况第48页
        5.1.6 乌头患病组织石蜡切片第48-50页
        5.1.7 切片显微观察第50页
        5.1.8 患病组织超微形态观察第5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50-54页
        5.2.1 不同种源乌头霜霉病发病情况第50-51页
        5.2.2 组织切片观察第51-52页
        5.2.3 病原菌超微形态观察第52-53页
        5.2.4 病原菌侵染过程第53-54页
    5.3 小结第54-56页
第六章 讨论与展望第56-60页
    6.1 江油地区乌头霜霉病害调查第56页
    6.2 乌头霜霉病病原菌鉴定第56-58页
    6.3 病原菌快速分子检测方法研究第58页
    6.4 乌头霜霉病传播机制初步研究第58-59页
    6.5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文献综述第62-74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致谢第74-75页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硏成果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右归丸干预老龄肾阳虚体质分子调控机制研究
下一篇:仲景辨治肺病特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