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次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2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的解析法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9-21页 |
2 带加筋垫层的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解析法研究 | 第21-37页 |
·计算模型和基本假设 | 第21-25页 |
·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基本假设 | 第22-23页 |
·待定常数和待定函数 | 第23-25页 |
·解析法研究 | 第25-32页 |
·位移模式分段表达式 | 第25-27页 |
·微元体平衡方程 | 第27-28页 |
·土工格栅受力分析 | 第28-29页 |
·应力分段表达式及连续条件 | 第29-31页 |
·问题求解 | 第31-32页 |
·目标值计算 | 第32-33页 |
·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33-34页 |
·工程实例分析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3 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因素分析 | 第37-61页 |
·引言 | 第37页 |
·基本算例 | 第37-38页 |
·单因素影响分析 | 第38-48页 |
·填土高度的影响 | 第38-39页 |
·填土模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垫层厚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垫层模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格栅强度的影响 | 第42-43页 |
·置换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桩径的影响 | 第44-45页 |
·桩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桩间土模量的影响 | 第46页 |
·桩侧极限侧摩阻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下卧层模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正交法分析 | 第48-59页 |
·桩土应力比正交分析 | 第49-52页 |
·等沉面高度正交分析 | 第52-54页 |
·中性面位置正交分析 | 第54-57页 |
·桩顶刺入量正交分析 | 第57-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4 地表硬壳层对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影响分析 | 第61-73页 |
·引言 | 第61页 |
·考虑地表硬壳层的柔性基础下桩体复合地基性状解析法研究 | 第61-70页 |
·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硬壳层的作用 | 第62-63页 |
·基本假设 | 第63-64页 |
·位移模式分段表达式 | 第64-66页 |
·应力分段表达式及连续条件 | 第66-69页 |
·问题求解 | 第69-70页 |
·硬壳层对系统工作性状的影响 | 第70-72页 |
·考虑硬壳层影响的基本算例 | 第70-71页 |
·硬壳层模量的影响 | 第71页 |
·硬壳层厚度的影响 | 第71-72页 |
·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 | 第72页 |
·小结 | 第72-73页 |
5 结语 | 第73-75页 |
·结语 | 第73-74页 |
·进一步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