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新中国60年来高校理想教育的基本历程与基本经验

中文摘要第20-23页
ABSTRACT第23-28页
导言第29-44页
    一、研究对象第29-30页
        (一) 关于“理想”与“信念”第29-30页
        (二) 关于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30页
    二、研究意义第30-33页
        (一) 理论意义第30-32页
        (二) 实践意义第32-33页
    三、研究综述第33-41页
        1、关于理想内涵与本质的研究第33-34页
        2、关于理想教育内容与规律的研究第34-36页
        3、关于高等学校理想教育重大意义的研究第36-37页
        4、关于高等学校理想教育方法的研究第37页
        5、关于高等学校理想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第37-38页
        6、国外关于理想教育的研究第38-41页
    四、研究方法第41-42页
        1、文献研究法第41页
        2、比较分析研究法第41页
        3、经验总结法第41-42页
    五、创新之处第42-44页
        1、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理想教育的基本历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考察第42页
        2、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理想教育的基本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第42-43页
        3、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理想教育的启示进行了较为合理的解读和阐释第43页
        4、对当代高等学校改进理想教育的基本路径进行了探索第43-44页
第一章 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44-64页
    一、建国初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44-49页
        1、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第45-46页
        2、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第46-47页
        3、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第47-49页
    二、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第49-53页
        1、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第50-51页
        2、进行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第51-52页
        3、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文明进步的社会公德第52-53页
    三、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53-60页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建立并逐步完善第53-59页
        2、建设、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制度第59-60页
    四、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60-64页
        1、结合国家建设的实际需要,实施教学与实际相联系的教育方法第60-61页
        2、通过开展全国人民的政治学习运动,推动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61-62页
        3、加强党的宣传工作,促进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62-64页
第二章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64-84页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64-68页
        1、党的八大胜利召开第65-66页
        2、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第66-67页
        3、国民经济调整与恢复,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第67-68页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第68-74页
        1、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努力攀登科学高峰,走又红又专的道路第69-71页
        2、向雷锋学习,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和坚强的革命意志第71-72页
        3、热爱劳动,艰苦奋斗,发展健康的身体第72-74页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74-80页
        1、改革、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第74-78页
        2、继续深化对知识分的教育与改造第78-80页
        3、加强高等学校政治辅导员队伍与政治工作的建设第80页
    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80-84页
        1、贯彻“兴无灭资”的方针,“左”的失误严重第81-82页
        2、突出生产劳动、社会运动在教育中的作用第82-84页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84-98页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84-88页
        1、“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面夺权”全国陷入动乱第85-86页
        2、“文化大革命”的发展:林彪集团的覆灭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受挫第86-87页
        3、“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粉碎“四人帮”第87-88页
    二、“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第88-90页
        1、加强两条路线斗争的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坚定政治立场第88-89页
        2、注重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强调革命实践的重要性第89-90页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90-94页
        1、“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思想政治课课程遭到重创第90页
        2、通过三大实践加强青年大学生理想教育第90-92页
        3、工宣队入驻学校接管学校领导权第92-93页
        4、对知识分子进行“劳动改造”第93-94页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94-98页
        1、“左”的错误指导思想,倡导“以阶级斗争为纲”第94-96页
        2、强制说教、简单灌输、脱离实际的教育方式第96-98页
第四章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98-121页
    一、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98-102页
        1、十一届三中全会拔乱反正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第99页
        2、党的十二大提出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奋斗第99-100页
        3、党的十三大提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新要求第100-102页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主要内容第102-105页
        1、开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102-104页
        2、培养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第104页
        3、遵守纪律,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成长为又红又专的人才第104-105页
    三、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105-117页
        1、推动“两课”进一步建设与发展第106-113页
        2、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制度与队伍建设日益规范完善第113-114页
        3、加强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第114-115页
        4、其他三种生动有效的教育方式第115-117页
    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117-121页
        1、拔乱反正,追求真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117-118页
        2、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第118-119页
        3、教育内容深刻生动,教育形式丰富多样第119-121页
第五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121-143页
    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121-125页
        1、科技飞速发展,世界局势急剧变化,带来新机遇和严峻挑战第122-123页
        2、“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进新的发展阶段第123-124页
        3、新形势下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124-125页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内容第125-128页
        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第126页
        2、加强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第126-128页
        3、勤奋学习,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育健康的心理素质第128页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128-138页
        1、建设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两课”教学体系第128-132页
        2、加强网络教育平台建设第132-133页
        3、打造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第133-134页
        4、丰富社会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第134-135页
        5、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第135-137页
        6、重视国防教育第137-138页
    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138-143页
        1、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注重质量发展与内涵提升第138-139页
        2、通过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促进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139-141页
        3、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推动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141-143页
第六章 新世纪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状况第143-163页
    一、新世纪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时代背景第143-147页
        1、小康目标总体实现,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部署第143-144页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144-146页
        3、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第146-147页
    二、新世纪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内容第147-151页
        1、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第147-148页
        2、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第148-149页
        3、刻苦学习,勇于创新,全面成长,为实现中国梦奉献火红的青春第149-151页
    三、新世纪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途径第151-159页
        1、深化“两课”建设与发展第151-156页
        2、完善社会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活动第156-157页
        3、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第157-158页
        4、推进学生组织建设第158-159页
    四、新世纪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特点第159-163页
        1、凸显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第160-161页
        2、理想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向纵深发展第161-163页
第七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基本历程、基本经验与完善路径第163-187页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基本历程第163-166页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基本经验第166-171页
        (一) 高校理想教育应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展开第167-168页
        (二) 凸显理想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第168-169页
        (三) 坚持正面理论灌输的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169-170页
        (四) 充分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第170-171页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高等学校理想教育的启示第171-178页
        (一)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基础第171-173页
        (二) 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第173-175页
        (三) 主旋律明确,注重教育方式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第175-176页
        (四) 重视发挥高等学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独特作用第176-178页
    四、当代高等学校理想教育面临的问题第178-180页
    五、当代高等学校改进理想教育的基本路径第180-187页
        (一) 优化教育意识,实行双主体性原则第180-181页
        (二) 完善教育机制,实行激励原则第181-182页
        (三) 改进方法,实行渗透原则第182-184页
        (四) 内化于心,发展教育觉悟第184-185页
        (五) 外化于行,发挥实践功效第185-187页
参考文献第187-206页
致谢第206-20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208-209页
附件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X省地矿集团多元化战略研究
下一篇:环境规制的产业结构效应:历史、逻辑与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