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水稻抽穗期的穗部内源GA3水平与穗部病害的关系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30页
 第一章 稻瘟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穗部病害的危害和发病影响因素第12-20页
  1 前言第12-13页
  2 稻瘟病及其危害第13-15页
   ·稻瘟病第13页
   ·稻瘟病发病症状第13-14页
   ·稻瘟病的发病影响因素第14-15页
  3 稻曲病及其危害第15-17页
   ·稻曲病第15-16页
   ·稻曲病发病症状第16页
   ·稻曲病发病影响因素第16-17页
  4 稻粒黑粉病及其危害第17-20页
   ·稻粒黑粉病第17-18页
   ·稻粒黑粉病发病症状第18页
   ·稻粒黑粉病的发病影响因素第18-20页
 第二章 赤霉素等植物激素与抗病性关系及植物激素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第20-30页
  1 前言第20-21页
  2 赤霉素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研究第21-24页
   ·赤霉素第21-22页
   ·赤霉素的生理作用第22页
   ·赤霉素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第22-24页
     ·赤霉素等生长调节物质与植物真菌性病害发生的关系第22-23页
     ·赤霉素的拮抗剂对水稻的影响第23页
     ·赤霉素与病毒的相互作用第23-24页
  3 茉莉酸和水杨酸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研究第24-26页
   ·茉莉酸类物质在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第25-26页
   ·水杨酸类物质在防御反应中的作用第26页
  4 乙烯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研究第26页
  5 测定植物激素的方法第26-30页
   ·生物测定法第27页
   ·光谱测定法第27-28页
   ·色谱测定法第28页
   ·免疫学测定方法第28-30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0-49页
 第一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稻穗部内源GA_3第30-38页
  1 前言第3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供试材料第30-31页
   ·仪器与试剂第31页
   ·色谱条件第31页
   ·GA_3标准样溶液的配制第31页
   ·样品的处理第31-32页
   ·数据处理第3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水稻样品内源GA_3提取和纯化方法优化第32页
   ·色谱条件的选择第32-33页
   ·标准工作曲线的制作第33-34页
   ·GA_3的回收率和试验重现性测定第34-35页
   ·不同水稻样品中内源GA_3含量的测定第35-36页
  4 讨论第36-38页
 第二章 水稻抽穗期的内源GA_3水平与稻瘟病、稻曲病和稻粒黑粉病的关系第38-49页
  1 前言第38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8-41页
   ·供试菌株第38页
   ·培养基的配制第38-39页
   ·接种体的准备第39-40页
     ·稻瘟病菌接种体的准备第39页
     ·稻曲病菌接种体的准备第39页
     ·稻粒黑粉菌的分离第39-40页
     ·稻粒黑粉菌产孢培养基的筛选试验第40页
     ·稻粒黑粉菌接种体的准备第40页
   ·三种病原真菌的穗部接种试验第40-41页
   ·不同水稻品种的穗部病害病情调查第4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稻瘟病菌分生孢子第41页
   ·稻曲病菌的分生孢子第41-42页
   ·稻粒黑粉菌的次生小孢子第42-44页
     ·稻粒黑粉菌冬孢子的形态和萌发过程第42-43页
     ·不同液体培养基的产孢效果第43-44页
   ·杂交组合及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各病害发病差异第44-47页
     ·杂交组合及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穗瘟病情第44-45页
     ·杂交组合及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稻曲病病情第45-46页
     ·杂交组合及不育系和保持系的稻粒黑粉病病情第46-47页
  4 讨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6页
附录第56-60页
作者简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D147糖基化水平检测的基因编码FRET荧光传感器的设计、表达及应用
下一篇: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幸福感的社会比较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