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汇兑、对外金融关系论文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研究--基于微观动机、经济效应及政府监管的视角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8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8-21页
  一、选题背景第18-19页
  二、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第19-21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21-28页
  一、国外的研究第21-27页
  二、国内的研究第27-28页
 第三节 论文研究的概述第28-38页
  一、研究思路第28-31页
  二、研究方法第31-33页
  三、论文框架结构第33页
  四、论文的创新点第33-35页
  五、主要结论与观点第35-38页
第二章 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概况第38-62页
 第一节 外汇衍生品的相关议题第38-43页
  一、风险及汇率风险第38-39页
  二、外汇衍生品及其类型第39-41页
  四、外汇衍生品的特征第41-42页
  五、外汇衍生品的功能第42-43页
 第二节 境外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市场第43-49页
  一、场外的人民币外汇衍生品第43-45页
  二、人民币外汇期货第45-49页
 第三节 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演进第49-62页
  一、2005年7月开始的汇改第49-52页
  二、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实践第52-56页
  三、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第56-59页
  四、外汇衍生品市场存在的不足第59-62页
第三章 运用外汇衍生品微观动机的理论分析第62-80页
 第一节 风险暴露动机论第62-66页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第62-63页
  二、相关命题及证明第63-66页
 第二节 税收负担动机论第66-68页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第67页
  二、相关命题及证明第67-68页
 第三节 财务困境动机论第68-70页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第68-69页
  二、相关命题及证明第69-70页
 第四节 投资不足动机论第70-72页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第70-71页
  二、相关命题及证明第71-72页
 第五节 信息质量动机论第72-75页
  一、模型的假设前提第73-74页
  二、模型的均衡条件第74页
  三、模型的结论第74-75页
 第六节 风险厌恶动机论第75-77页
  一、模型的假设条件第76-77页
  二、模型的结论第77页
 第七节 其他的动机论第77-80页
  一、对冲成本动机论第77-78页
  二、公司治理动机论第78页
  三、制度环境动机论第78-80页
第四章 运用外汇衍生品微观动机的实证检验第80-102页
 第一节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第80-90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80-84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84-90页
 第二节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第90-100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90-94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94-100页
 第三节 结论第100-102页
第五章 外汇衍生品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分析第102-123页
 第一节 引言第102-104页
 第二节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第104-113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04-107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07-113页
 第三节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第113-121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13-117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17-121页
 第四节 结论第121-123页
第六章 外汇衍生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第123-145页
 第一节 衍生品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在机理第123-126页
  一、理论剖析第123-125页
  二、经验结论第125-126页
 第二节 基于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第126-134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26-130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30-134页
 第三节 基于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检验第134-143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34-138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38-143页
 第四节 结论第143-145页
第七章 外汇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分析第145-166页
 第一节 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影响的理论剖析第145-151页
  一、对利率传导渠道的影响第145-146页
  二、对资产价格传导渠道的影响第146-148页
  三、对信用传导渠道的影响第148-150页
  四、对汇率传导渠道的影响第150-151页
 第二节 外汇衍生品对汇率传导渠道影响的理论模型第151-153页
  一、模型假设条件第151-152页
  二、相关命题及证明第152-153页
 第三节 基于我国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检验第153-164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54-158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58-164页
 第四节 结论第164-166页
第八章 外汇衍生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分析第166-186页
 第一节 相关理论研究的梳理第166-169页
  一、衍生品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第166-168页
  二、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第168-169页
 第二节 外汇衍生品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理论模型第169-175页
  一、模型假设条件第169-171页
  二、博弈均衡的推导第171-172页
  三、相关命题及证明第172-175页
 第三节 基于我国宏观数据的实证检验第175-184页
  一、实证研究设计第175-177页
  二、实证分析过程第177-184页
 第四节 结论第184-186页
第九章 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政府监管及监管国际合作第186-206页
 第一节 相关监管理论的演进第186-189页
  一、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理论的变迁第186-188页
  二、监管合作与监管竞争的观点交锋第188-189页
 第二节 金融危机后全球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改革第189-193页
  一、引入交易所衍生品监管的思路第189-191页
  二、审慎监管场外衍生品的参与者第191-192页
  三、强化对非集中清算的风险管理第192-193页
  四、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跨国合作第193页
 第三节 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的演化博弈分析第193-202页
  一、模型的设计第194-196页
  二、模型的推导与分析第196-201页
  三、结论第201-202页
 第四节 外汇衍生品市场监管国际合作的局部均衡模型第202-206页
  一、模型的设计第202-203页
  二、模型的推导与分析第203-204页
  三、结论第204-206页
第十章 全文结论与政策建议第206-226页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206-209页
  一、运用外汇衍生品的微观动机第206-207页
  二、外汇衍生品对企业经营效益的影响第207页
  三、外汇衍生品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第207页
  四、外汇衍生品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第207-208页
  五、外汇衍生品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第208页
  六、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政府监管第208-209页
 第二节 完善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政策建议第209-224页
  一、推出人民币外汇期货合约第209-213页
  二、健全市场主体的风险管控第213-216页
  三、优化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第216-218页
  四、加强对衍生品的政府监管第218-221页
  五、强化全球范围的监管合作第221-224页
 第三节 论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展望第224-226页
参考文献第226-245页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第245-249页
后记第249-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本充足率、货币政策与银行信贷--基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视角
下一篇:资本账户开放背景下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及监管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