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废水处理生物反应器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2-16页 |
| ·一体化反应器 | 第12-13页 |
| ·废水处理自动控制 | 第13-14页 |
| ·废水处理智能控制 | 第14-15页 |
|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 第2章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18-27页 |
| ·废水处理工艺介绍 | 第18-22页 |
|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 | 第18-20页 |
| ·活性污泥法工艺介绍 | 第20页 |
| ·活性污泥法工艺特点 | 第20-21页 |
| ·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工艺 | 第21-22页 |
| ·控制系统的需求分析 | 第22页 |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22-23页 |
| ·系统各部分功能设计 | 第23-26页 |
| ·采集从站功能设计 | 第23-24页 |
| ·控制从站功能设计 | 第24页 |
| ·监控主站功能设计 | 第24-25页 |
| ·远程控制功能设计 | 第25页 |
| ·系统通信方式设计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第27-44页 |
| ·系统主要器件选型 | 第28-32页 |
| ·微处理器的选型 | 第28-29页 |
| ·温度传感器的选型 | 第29页 |
| ·液位传感器的选型 | 第29-30页 |
| ·pH传感器的选型 | 第30-31页 |
| ·溶解氧传感器的选型 | 第31页 |
| ·氧化还原电位传感器的选型 | 第31-32页 |
| ·采集从站硬件电路设计 | 第32-40页 |
| ·微处理器最小系统电路 | 第32-33页 |
| ·供电电路 | 第33-35页 |
| ·CAN通信电路 | 第35-36页 |
| ·模拟通道选择电路 | 第36-37页 |
| ·模数转换电路 | 第37-38页 |
| ·各传感器信号检测电路 | 第38-40页 |
| ·控制从站硬件电路设计 | 第40-42页 |
| ·数模转换电路 | 第40-41页 |
| ·光耦隔离控制电路 | 第41页 |
| ·继电器控制电路 | 第41-42页 |
| ·系统硬件电路总图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4-60页 |
|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第44-46页 |
| ·下位机软件开发平台 | 第44-45页 |
| ·上位机软件开发平台 | 第45-46页 |
| ·系统通信协议设计 | 第46-50页 |
| ·采集从站与监控主站通信设计 | 第47-48页 |
| ·控制从站与监控主站通信设计 | 第48-50页 |
| ·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50-55页 |
| ·系统初始化配置 | 第52-53页 |
| ·主函数程序设计 | 第53页 |
| ·通道选择程序设计 | 第53页 |
| ·Modbus-RTU命令解析函数设计 | 第53-55页 |
| ·CAN中断服务函数设计 | 第55页 |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5-59页 |
| ·上位机软件功能设计 | 第55-58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58页 |
| ·数据库管理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第5章 控制系统算法设计 | 第60-74页 |
| ·模糊控制器的理论分析 | 第60-63页 |
| ·模糊控制器的基本结构 | 第61页 |
|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流程 | 第61页 |
| ·一般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1-63页 |
| ·控制系统控制对象分析 | 第63-64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4-70页 |
| ·自适应模糊控制的优点 | 第64页 |
| ·几种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 第64-65页 |
| ·基于溶解氧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65-70页 |
| ·系统的仿真与分析 | 第70-73页 |
| ·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的搭建 | 第70-71页 |
| ·冲击负荷下系统性能分析 | 第71页 |
| ·不同强度冲击负荷下系统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 ·外部干扰时系统性能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控制系统的测试 | 第74-80页 |
| ·系统调试 | 第74-77页 |
| ·硬件调试 | 第74-75页 |
| ·软件调试 | 第75-77页 |
| ·系统测试 | 第77-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 ·结论 | 第80-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 致谢 | 第85-8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