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6kV动力电缆绝缘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叠加直流法 | 第14页 |
·直流成分法 | 第14-15页 |
·绝缘介质损耗法 | 第15-16页 |
·局部放电法 | 第16-17页 |
·工频注入法 | 第17页 |
·交流叠加法 | 第17-18页 |
·叠加低频信号源法 | 第18-19页 |
·煤矿高压电缆绝缘检测亟待解决的问题 | 第19页 |
·监测方法落后且误差大 | 第19页 |
·测量精度的提升 | 第19页 |
·课题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9-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2 电缆绝缘参数在线监测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32页 |
·主要技术要求 | 第24页 |
·电缆绝缘参数在线监测原理 | 第24-27页 |
·总体方案确定 | 第27-28页 |
·绝缘参数在线监测终端系统构成 | 第28页 |
·主要元器件选型 | 第28-31页 |
·软件总体设计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电缆绝缘参数的计算模型与信号处理 | 第32-38页 |
·基于矢量方程的电力电缆绝缘参数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电力电缆绝缘参数监测终端的信号处理算法 | 第34-35页 |
·多分支电缆的电流计算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4 监测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第38-62页 |
·电源设计 | 第38-40页 |
·±12V电源设计 | 第38-39页 |
·+5V电源设计 | 第39页 |
·+2.5V电源设计 | 第39页 |
·+3.3V和+1.8V电源设计 | 第39-40页 |
·互感器接口电路 | 第40-41页 |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 第41-48页 |
·前置放大电路 | 第41页 |
·工频陷波电路 | 第41-43页 |
·低通滤波电路 | 第43-45页 |
·频率测量电路 | 第45-47页 |
·主放大电路 | 第47页 |
·电压提升电路 | 第47-48页 |
·嵌位保护电路 | 第48页 |
·A/D转换电路 | 第48-49页 |
·显示电路设计 | 第49-50页 |
·按键电路与报警电路 | 第50-51页 |
·看门狗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CAN总线接口设计 | 第52-55页 |
·监测终端与CAN总线接口 | 第53-54页 |
·上位机与CAN总线的接口 | 第54-55页 |
·信号源设计 | 第55-58页 |
·信号源频率的选择 | 第56页 |
·信号源电压幅值的选择 | 第56页 |
·信号源硬件设计 | 第56-58页 |
·信号源的通信接口 | 第58页 |
·硬件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 | 第58-61页 |
·阻断干扰传输通道 | 第59-60页 |
·硬件滤波技术 | 第60页 |
·PCB的抗干扰措施 | 第60-61页 |
·光电隔离 | 第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5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62-72页 |
·概述 | 第62-63页 |
·监测终端的软件设计 | 第63-69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63页 |
·硬件仿真器 | 第63-64页 |
·主程序设计 | 第64-65页 |
·初始化子程序设计 | 第65-66页 |
·频率测量程序 | 第66页 |
·A/D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 第66-67页 |
·数据处理子程序设计 | 第67-68页 |
·LCD显示子程序设计 | 第68-69页 |
·CAN总线通信程序设计 | 第69页 |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69-70页 |
·软件抗干扰设计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6 试验与分析 | 第72-78页 |
·概述 | 第72页 |
·实验室试验 | 第72-73页 |
·实验室试验条件 | 第72页 |
·试验仪器 | 第72页 |
·实验室试验方案 | 第72-73页 |
·现场模拟试验 | 第73-74页 |
·现场模拟条件 | 第73页 |
·试验仪器 | 第73页 |
·现场模拟试验方案 | 第73-74页 |
·试验分析 | 第74-76页 |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8-82页 |
·总结 | 第78-79页 |
·展望 | 第79-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作者简历 | 第88-9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