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8页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VLIW架构超宽SIMD DSP流控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思考 | 第19-27页 |
·设计空间与应用中循环特征分析 | 第20-22页 |
·基于VLIW结构的变长指令取指发射问题 | 第22-24页 |
·非规整控制流中向量分支的约束 | 第24-26页 |
·非规整控制流中迭代间相关的约束 | 第26-27页 |
·规整控制流的循环加速问题 | 第27页 |
·面向性能的SIMD DSP指令流控制技术相关研究 | 第27-34页 |
·设计空间探索 | 第27-29页 |
·变长指令的取指发射机制 | 第29-30页 |
·向量分支问题的克服 | 第30-32页 |
·体间相关问题的克服 | 第32-34页 |
·规整控制流的循环加速 | 第34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工作 | 第34-36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超高性能DSP的参数化功耗和性能综合模型 | 第38-52页 |
·引言 | 第38页 |
·系统抽象 | 第38-39页 |
·参数化性能与功耗综合模型 | 第39-44页 |
·参数化性能模型 | 第39-42页 |
·参数化功耗模型 | 第42-44页 |
·实验与评测 | 第44-51页 |
·模型有效性验证 | 第44-46页 |
·结果分析 | 第46-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基于VLIW结构的变长指令高性能取指发射机制 | 第52-66页 |
·引言 | 第52页 |
·变长指令取指流水线架构与发射机制 | 第52-61页 |
·无效取指的作废机制 | 第52-56页 |
·缺失指令的旁路机制 | 第56-57页 |
·变长指令发射窗 | 第57-61页 |
·实验与评测 | 第61-64页 |
·实验平台 | 第61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向量分支线程压缩:SIMD结构上分支处理加速技术 | 第66-82页 |
·引言 | 第66-67页 |
·向量分支线程压缩机制与硬件实现 | 第67-74页 |
·向量分支线程压缩DBTC | 第69-70页 |
·指令cache阵列与派发单元 | 第70-71页 |
·预取和填充引擎 | 第71-72页 |
·模式切换与取指单元 | 第72-73页 |
·窄向量宽度应用的支撑 | 第73-74页 |
·相关工作比较 | 第74-76页 |
·实验与评测 | 第76-80页 |
·硬件开销 | 第76-77页 |
·性能评估 | 第77-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五章 解耦迭代映射:SIMD结构上体间相关循环加速技术 | 第82-102页 |
·引言 | 第82-83页 |
·解耦迭代映射机制 | 第83-91页 |
·体间相关循环的解耦迭代映射 | 第84-89页 |
·编译支持 | 第89-91页 |
·DIM调度与实现 | 第91-94页 |
·预取填充引擎与指令缓存阵列 | 第91-92页 |
·循环控制单元与指令派发单元 | 第92-93页 |
·数据缓冲链 | 第93-94页 |
·实验与评测 | 第94-100页 |
·实验建立与结果 | 第94-96页 |
·结论分析 | 第96-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第六章 规整控制流的循环加速技术与多模式指令流出 | 第102-126页 |
·引言 | 第102页 |
·规整控制流的循环加速技术 | 第102-110页 |
·硬件支持软流水(HSSP) | 第103-108页 |
·实验评估 | 第108-110页 |
·多模式指令流出 | 第110-124页 |
·多模式指令流出技术概述 | 第110页 |
·多模式指令流出的硬件实现 | 第110-112页 |
·多模式指令流出机制 | 第112-115页 |
·实验平台 | 第115-119页 |
·代价与性能权衡 | 第119-124页 |
·本章小结 | 第124-126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126-130页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26-128页 |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132-144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