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1 绪论 | 第10-22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2页 |
| ·选题的意义 | 第12页 |
| ·国内外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 ·国内地区 | 第12-14页 |
| ·国外地区 | 第14-16页 |
| ·对已有研究的简要评价 | 第16页 |
| ·研究理论支撑 | 第16-19页 |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6-17页 |
| ·休闲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 ·4CS理论 | 第18-19页 |
| ·环城游憩带理论 | 第19页 |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9页 |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2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2-30页 |
| ·镇江江心洲基本概况 | 第22页 |
| ·区位条件 | 第22页 |
| ·资源禀赋 | 第22-23页 |
|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总体概况 | 第23-24页 |
| ·高标谋划,提升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层次 | 第23-24页 |
| ·夯实基础,提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保障 | 第24页 |
| ·招商引资,推进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建设 | 第24页 |
|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现状 | 第24-26页 |
| ·开发农副产品 | 第24-25页 |
| ·丰富旅游项目 | 第25页 |
| ·发展有机农业 | 第25页 |
| ·举办旅游节庆 | 第25-26页 |
|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6-30页 |
| ·营销意识淡薄 | 第26页 |
| ·人员素质不高 | 第26-27页 |
| ·经营理念落后 | 第27-28页 |
| ·营销策划过于简单 | 第28页 |
| ·品牌营销打造薄弱 | 第28-30页 |
| 3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综合分析 | 第30-38页 |
| ·镇江江心洲的休闲观光农业主要类型 | 第30页 |
| ·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 ·需求因素 | 第30-31页 |
| ·价格因素 | 第31页 |
| ·便利因素 | 第31-32页 |
| ·沟通因素 | 第32页 |
| ·休闲观光农业营销的路径选择 | 第32-35页 |
| ·环境营销 | 第32-33页 |
| ·体验营销 | 第33-34页 |
| ·品牌营销 | 第34页 |
| ·集群营销 | 第34-35页 |
| ·深度营销 | 第35页 |
| ·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35-38页 |
| ·优势 | 第35-36页 |
| ·劣势 | 第36页 |
| ·机遇 | 第36页 |
| ·挑战 | 第36-38页 |
| 4 镇江江心洲休闲观光农业营销创新策略 | 第38-44页 |
| ·营销定位 | 第38-39页 |
| ·从客源市场上看 | 第38页 |
| ·从消费群体上看 | 第38-39页 |
| ·从需求动机上看 | 第39页 |
| ·营销目标 | 第39页 |
| ·营销创新策略 | 第39-44页 |
| ·强化人才保障 | 第39-40页 |
| ·丰富服务内涵 | 第40-41页 |
| ·拓宽促销渠道 | 第41-44页 |
| 5 结论 | 第44-46页 |
| ·总结 | 第44-45页 |
| ·完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规划 | 第44页 |
| ·丰富休闲观光农业营销手段 | 第44页 |
| ·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接待水平 | 第44-45页 |
| ·展望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