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移动视觉精密测量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引言第10-11页
   ·移动视觉精密测量的发展第11-17页
   ·移动视觉精密测量的应用需求第17-21页
   ·移动视觉精密测量及其关键技术第21-23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移动视觉测量系统第25-57页
   ·光束平差优化第25-36页
     ·相机成像模型第25-30页
     ·光束平差模型及求解第30-36页
   ·图像精密处理第36-43页
     ·图像预处理第37-39页
     ·图像特征位置提取第39-40页
     ·编码标志识别第40-43页
     ·图像精密处理算法流程第43页
   ·测站自动定向第43-47页
   ·图像特征自动匹配第47-53页
     ·对极几何约束第47-49页
     ·单极线匹配及误差分析第49-50页
     ·基于三幅图像的双极线匹配第50-53页
   ·移动视觉测量系统实验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三章 光束平差优化技术精度研究第57-76页
   ·光束平差优化模型分析第57-59页
   ·相机成像模型精度影响第59-67页
     ·相机成像模型精度分析第59-63页
     ·相机成像模型精度影响实验第63-67页
   ·光束平差模型差异影响第67-74页
     ·光束平差模型差异分析第67-69页
     ·相机内参数模型固定与浮动影响实验第69-71页
     ·测站分布差异影响实验第71-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四章 不基于粘贴标志的移动视觉测量方法研究第76-96页
   ·不基于粘贴标志的移动视觉测量方法概述第76-81页
     ·不基于粘贴标志的移动视觉测量方法实现第76-78页
     ·测量空间的拼接第78-81页
   ·测站自动定向第81-92页
     ·测站自动定向原理第81-87页
     ·定向误差与可行性分析第87-90页
     ·定向靶标标定第90-92页
   ·不基于粘贴标志的移动视觉测量实验第92-95页
     ·实验准备第92页
     ·实验过程第92-93页
     ·实验结果第93-94页
     ·结论第94-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五章 面向工业机器人的移动视觉测量方法及应用研究第96-116页
   ·面向工业机器人的移动视觉方法概述第96-100页
     ·机器人移动视觉方法的研究意义第97页
     ·机器人移动视觉方法实现第97-99页
     ·机器人移动视觉方法应用系统第99-100页
   ·基于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的测站自动定向第100-106页
     ·IRB2400 型机器人运动学模型第100-103页
     ·手眼关系标定第103-105页
     ·测站定向及可行性分析第105-106页
   ·面向工业机器人的移动视觉测量验证实验第106-109页
     ·实验准备第106-107页
     ·实验过程第107页
     ·实验结果第107-108页
     ·结论第108-109页
   ·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方法第109-113页
     ·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第109-111页
     ·可行性分析第111-113页
   ·机器人定位误差补偿仿真验证实验第113-114页
     ·实验准备第113页
     ·实验过程第113页
     ·实验结果第113-114页
     ·结论第114页
   ·本章小结第114-11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16-119页
   ·全文总结第116-117页
   ·创新点第117-118页
   ·工作展望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9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29-130页
附录A 移动视觉测量系统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30-133页
附录B 相机成像模型误差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33-137页
附录C 相机内参数模型固定与浮动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37-144页
附录D 测站分布差异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44-151页
附录E 单相机结合控制点的测站自动定向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51-155页
附录F 机器人移动视觉测量方法验证实验详细数据第155-158页
致谢第158页

论文共1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提高彩色视觉测量对比度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视觉的目标跟踪与空间坐标定位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