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5页 |
·不同形貌的纳米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概述 | 第9-15页 |
·零维纳米氧化钨 | 第10页 |
·一维纳米氧化钨 | 第10-12页 |
·二维纳米氧化钨 | 第12-14页 |
·三维纳米氧化钨 | 第14-15页 |
·纳米氧化钨材料的某些应用研究简介 | 第15-20页 |
·光致变色性能 | 第16页 |
·电致变色性能 | 第16-17页 |
·催化性能 | 第17-18页 |
·气敏性能 | 第18-20页 |
·一维纳米氧化钨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一维纳米氧化钨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一维氧化钨基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22-24页 |
·选题依据 | 第24-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32页 |
·化学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27-28页 |
·WO_3/C 纳米棒 | 第27页 |
·Ag 改性的WO_3/C 纳米棒 | 第27页 |
·复合SnO_2 的WO_3/C 纳米棒 | 第27-28页 |
·复合ZnO 的WO_3/C 纳米棒 | 第28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28-30页 |
·粉末X 射线衍射 | 第28页 |
·热重 | 第28页 |
·红外光谱 | 第28-29页 |
·比表面积 | 第29页 |
·电子显微镜 | 第29页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29页 |
·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拉曼光谱 | 第30页 |
·厚膜型气敏元件的制备及气敏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气敏元件的制备与老化 | 第30页 |
·气敏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气敏特性参数 | 第31-32页 |
第3章 WO_3/C 纳米棒的制备与气敏性能研究 | 第32-55页 |
·制备WO_3/C 纳米棒的影响因素 | 第32-39页 |
·碳材料对氧化钨形貌的影响 | 第32-34页 |
·pH 值对氧化钨形貌的影响 | 第34-35页 |
·水热反应温度对氧化钨形貌的影响 | 第35-36页 |
·水热反应时间对产物物相的影响 | 第36-37页 |
·其他因素对氧化钨形貌的影响 | 第37-39页 |
·氧化钨纳米棒的形成过程 | 第39-40页 |
·WO_3/C 纳米棒的表征与气敏性能 | 第40-47页 |
·WO_3/C 纳米棒的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WO_3/C 纳米棒材料的形貌和比表面分析 | 第41-43页 |
·WO_3/C 纳米棒材料的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 | 第43-44页 |
·WO_3/C 纳米棒材料的稳定性 | 第44-47页 |
·WO_3/C 纳米棒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47-53页 |
·乙醇气体的检测 | 第47-49页 |
·丙酮气体的检测 | 第49-51页 |
·甲醛气体的检测 | 第5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 章 Ag 改性的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组装与气敏性能研究 | 第55-65页 |
·Ag 改性的氧化钨基纳米棒的表征 | 第55-59页 |
·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55-56页 |
·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56-58页 |
·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8-59页 |
·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59-63页 |
·乙醇气体的检测 | 第59-60页 |
·丙酮气体的检测 | 第60-61页 |
·甲醛气体的检测 | 第61-63页 |
·Ag 改性的氧化钨纳米棒气敏机理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5 章氧化物复合WO_3/C 纳米棒材料的组装与气敏性能研究 | 第65-88页 |
·SnO_2 复合WO_3/C 纳米棒材料的表征与气敏性能研究 | 第65-75页 |
·SnO_2 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65-66页 |
·SnO_2 复合材料的形貌与比表面积分析 | 第66-67页 |
·复合SnO_2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7-68页 |
·复合SnO_2 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68-69页 |
·复合SnO_2 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69-75页 |
·ZnO 复合WO_3/C 纳米棒材料的表征与气敏性能研究 | 第75-87页 |
·ZnO 复合材料的物相分析 | 第75-76页 |
·ZnO 复合材料的形貌和比表面积分析 | 第76-77页 |
·复合ZnO 材料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77-78页 |
·ZnO 复合材料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78-79页 |
·ZnO 复合材料的气敏性能 | 第79-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