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前驱体路线合成特殊形貌的无机氧化物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8页
   ·纳米材料概述第12-18页
     ·前言第12页
     ·纳米材料发展概况第12-14页
     ·纳米材料的分类第14-16页
     ·纳米材料性质第16-18页
   ·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概述第18-26页
     ·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发展概况第18-19页
     ·几种常见的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第19-23页
     ·特殊形貌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第23页
     ·无机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应用第23-26页
   ·选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6页
   ·课题来源第26-27页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第27-28页
第2章 实验材料和表征方法第28-35页
   ·实验试剂和仪器第28-29页
     ·实验试剂第28-29页
     ·实验仪器和设备第29页
   ·材料表征方法第29-33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29-30页
     ·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第3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30-31页
     ·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测试(BET)第31页
     ·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分析第31-32页
     ·热重分析(TG)第32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第32页
     ·表面光电压谱(SPS)第32-33页
   ·性能测试第33-35页
     ·电流-电压(I-V)曲线测试第33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EIS)第33页
     ·循环伏安测试(CV)第33页
     ·横流充放电测试第33-34页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测试第34-35页
第3章 前驱体路线可控合成高晶化度多孔TiO_2 纳米柱及其应用第35-49页
   ·引言第35-36页
   ·实验部分第36-38页
     ·TiO_2 纳米柱的可控合成第36-37页
     ·TiO_2 纳米柱的氨处理第37页
     ·“三明治”结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第37-38页
   ·结果与讨论第38-48页
     ·合成机理及示意图第38-3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第39-41页
     ·广角X-射线衍射(WAXRD)第41-42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42-43页
     ·电流-电压(I-V)曲线测试第43-45页
     ·光阳极染料吸附性能测试第45-46页
     ·表面光伏测试(SPS)第46-47页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测试(EIS)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4章 前驱体路线合成片状多孔NiO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第49-58页
   ·引言第49页
   ·实验部分第49-51页
     ·片状多孔NiO的合成第49-50页
     ·P型NiO光阴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组装第50页
     ·NiO超级电容器的组装第50-51页
   ·结果与讨论第51-57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第51-52页
     ·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分析第52-5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53-54页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BET)第54页
     ·热重(TG)测试第54-55页
     ·电流-电压(I-V)曲线测试第55-56页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第56页
     ·横流充放电测试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前驱体路线合成自组装三维花状氧化镁微球及其催化性质研究第58-68页
   ·引言第58页
   ·实验部分第58-59页
     ·三维花状氧化镁微球的合成第58-59页
     ·Claisen–Schmidt 缩合反应第59页
   ·结果与讨论第59-6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59-60页
     ·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分析第60-62页
     ·热重-红外(TG-IR)测试第62-63页
     ·三维花状氧化镁形成机理第6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第63-65页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BET)第65页
     ·异相催化性能曲线第65-66页
   ·本章小结第66-68页
第6章 前驱体路线简单合成NiTiO_3纳米棒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质研究第68-75页
   ·引言第68页
   ·实验部分第68-69页
     ·NiTiO_3 纳米棒的合成第68-69页
     ·NiTiO_3 纳米棒可见光光催化测试第69页
   ·结果与讨论第69-74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69-70页
     ·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分析第70页
     ·傅立叶红外测试(FT-IR)第70-71页
     ·氮气吸附-脱附分析第71-72页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UV-vis)第72-73页
     ·可见光光催化性能曲线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6页
致谢第86-8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酸盐修饰对纳米TiO2光电化学性质影响研究
下一篇:氧化钨基纳米材料的制备与气敏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