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一)科研不端行为 | 第15-16页 |
(二)监管机制 | 第16-17页 |
(三)科研不端行为的政府监管机制 | 第17页 |
五、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七、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一章 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的正当性和意义 | 第19-25页 |
一、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的正当性 | 第19-22页 |
(一)科研特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凸显政府监管的正当性 | 第19-20页 |
(二)科研不端行为波及面持续扩大呼吁政府监管 | 第20-21页 |
(三)科研机构自我管理乏力促使政府监管 | 第21-22页 |
(四)政府管理科研活动的职能彰显其监管的正当性 | 第22页 |
二、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的意义 | 第22-25页 |
(一)弥补非政府组织监管效力的缺失 | 第23页 |
(二)规范科研机构的运作秩序 | 第23-24页 |
(三)提高科研组织的公信力 | 第24页 |
(四)强化科研机构的管理力度与界限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的政府监管机制剖析 | 第25-42页 |
一、美国政府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首级监管机制 | 第25-29页 |
(一)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 | 第25-26页 |
(二)科研不端行为的最高联邦政策 | 第26-29页 |
二、美国政府治理科研不端行为的次级监管机制 | 第29-39页 |
(一)各联邦政府部门的专门监管机构 | 第29-33页 |
(二)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律例准则 | 第33-39页 |
三、美国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的机制评析 | 第39-42页 |
(一)首级监管体系的权威与统筹性 | 第39页 |
(二)次级监管体系的专业与互补性 | 第39-40页 |
(三)防范程序的严密与前瞻性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丹麦科研不端行为的政府监管机制剖析 | 第42-53页 |
一、丹麦科研不端行为政府治理体系简介 | 第42-43页 |
二、丹麦科研不端委员会的监管机制 | 第43-50页 |
(一)丹麦科研不端委员会的结构及职责 | 第43-44页 |
(二)丹麦科研不端委员会运行的制度保障 | 第44-50页 |
三、丹麦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的机制评析 | 第50-53页 |
(一)委员会权力的自主与综合性 | 第51页 |
(二)保障制度的完备与层次性 | 第51-52页 |
(三)运作程序的透明与实用性 | 第52-53页 |
第四章 典型国家科研不端行为政府监管机制比较与启示 | 第53-61页 |
一、美国与丹麦科研不端行为政府监管机制之比较 | 第53-57页 |
(一)美国与丹麦科研不端政府监管机制的共性 | 第53-55页 |
(二)美国与丹麦科研不端政府监管机制的差异 | 第55-57页 |
二、美国与丹麦政府监管科研不端行为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57-61页 |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科研机构为主体的监管体系 | 第58页 |
(二)规范和健全法规政策保障制度 | 第58-59页 |
(三)建立科研不端行为防范的综合治理模式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0页 |
后记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