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的研究发展 | 第12-13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 第13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3-15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待解决的问题 | 第15-16页 |
| ·透明导电基板 | 第15页 |
| ·纳米晶半导体材料薄膜 | 第15页 |
| ·敏化染料 | 第15页 |
| ·电解质 | 第15-16页 |
| ·对电极 | 第16页 |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Ti0_2光阳极薄膜的制备 | 第17-26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原料及实验仪器 | 第17-18页 |
| ·实验原料 | 第17-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Ti0_2 溶胶与薄膜的制备 | 第18-20页 |
| ·水热法制备纳米Ti0_2 溶胶 | 第18-19页 |
| ·纳米Ti0_2 光阳极薄膜制备的前期准备 | 第19页 |
| ·EHD 技术制备Ti0_2 多孔结构薄膜 | 第19-20页 |
|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20-25页 |
| ·XRD 晶型测试分析 | 第20-21页 |
| ·纳米Ti0_2 粉体的TEM 分析 | 第21-22页 |
| ·纳米Ti0_2 粉体的SEM 分析 | 第22-23页 |
| ·孔隙分布分析 | 第23-24页 |
| ·薄膜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Au 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在Ti0_2上的组装 | 第26-36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Au 纳米粒子的性质及制备方法 | 第26-29页 |
| ·Au 纳米粒子的性质 | 第26-27页 |
| ·Au 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 第27页 |
| ·Au 纳米粒子修饰电极 | 第27-28页 |
| ·Au 纳米粒子在氧化钛薄膜上的自组装 | 第28-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 ·柠檬酸钠法合成Au 纳米粒子 | 第29-30页 |
| ·溶剂自组装法组装Au 纳米粒子 | 第30页 |
| ·实验的测试方法 | 第30页 |
|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 ·Au 纳米粒子的TEM | 第30-31页 |
| ·不同粒径Au 纳米粒子修饰Ti0_2 薄膜的紫外吸收光谱 | 第31-32页 |
| ·Au 纳米粒子修饰的Ti0_2 薄膜的SEM | 第32-33页 |
| ·修饰的Ti0_2 薄膜前后的XPS | 第33页 |
| ·Ti0_2 薄膜修饰前后的XRD 晶型测试分析 | 第33-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4章 组装DSSC 电池 | 第36-47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 ·短路电流I_(SC)和开路电压V_(OC) | 第36-37页 |
| ·单色光的光电转换效率IPCE | 第37页 |
| ·DSSC 的I-V 曲线 | 第37-39页 |
| ·实验部分 | 第39-42页 |
| ·实验原料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40页 |
|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的制备 | 第40-41页 |
| ·DSSC 的电学特性的测试 | 第41-42页 |
| ·测试结果与讨论 | 第42-46页 |
| ·多孔Ti0_2 膜厚对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的影响 | 第42-43页 |
| ·DSSC 的I-V 曲线和电性能测定 | 第43-44页 |
| ·DSSC 的IPCE 分析 | 第44-45页 |
| ·DSSC 的电荷传输行为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