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生理学论文

拟南芥硝态氮转运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氮素吸收特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立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1-18页
     ·硝态氮转运蛋白与植物氮吸收的关系第11-13页
     ·拟南芥体内的NO_3~-转运系统概况第13-16页
     ·拟南芥体内硝态氮转运蛋白基因的表达调控特征第16-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不同拟南芥硝态氮转运功能缺失突变体的氮素吸收动力学差异研究第18页
     ·不同拟南芥硝态氮转运功能缺失突变体全生育期的氮吸收效率差异研究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不同拟南芥NRT功能缺失突变体氮吸收动力学差异研究第20-29页
   ·材料方法第21-24页
     ·试验时间和地点第21页
     ·试验材料第21页
     ·试验设计第21页
     ·拟南芥预培养第21-22页
       ·水培容器的选择第21页
       ·营养液的准备第21页
       ·种子春化、播种第21-22页
     ·氮吸收动力学试验测定第22-23页
     ·测定项目及方法第23页
     ·数据处理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讨论第26-27页
   ·小结第27-29页
第三章 不同拟南芥NRT功能缺失突变体氮吸收效率差异研究第29-36页
   ·材料方法第29-31页
     ·试验时间和地点第29页
     ·试验材料第29页
     ·试验设计第29-30页
     ·拟南芥预培养第30页
     ·采样第30页
     ·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第30页
       ·地上部、地下部干重第30页
       ·地上部含氮量第30页
     ·数据处理第30-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33页
     ·地上部干重第31-32页
     ·地上部氮含量第32页
     ·地上部氮吸收量第32-33页
   ·讨论第33-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36-38页
   ·结论第36页
   ·展望第36-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43页
作者简介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NA条形码的太白山野螟亚科和斑野螟亚科分类研究(鳞翅目:草螟科)
下一篇:布鲁菌OMP16对RAW264.7细胞凋亡与免疫活性的影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