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司法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探究--以北京市17名司法社会工作者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7-9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研究目的第8页
 三、研究问题第8-9页
第二章 文献回顾第9-30页
 第一节 中国司法社会工作研究现状第9-16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专业内涵第9-10页
  二、司法社会工作在中国内地发展现状第10-12页
   (一)开展司法社会工作的必要性第10页
   (二)形成多方协同推动司法社会工作发展的合作机制第10-12页
  三、出台促进司法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关政策第12-13页
   (一)出台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第12页
   (二)出台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政策第12-13页
  四、推进司法社会工作实务发展的经验第13-14页
  五、社会工作介入法律体系的领域和范围第14-16页
   (一)司法矫正社会工作和观护帮教第14-15页
   (二)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第15页
   (三)社会调查员工作第15页
   (四)附条件不起诉监督考察第15-16页
 第二节 司法社会工作者能力研究综述第16-24页
  (一)社会工作核心能力的内涵第16-20页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第20-21页
  (三)社会工作知识第21-22页
  (四)社会工作技巧第22-24页
 第三节 对文献的基本总结第24-30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总结第24-29页
  二、关于司法社会工作者能力研究文献的总结第29-30页
第三章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第30-35页
 一、研究框架第30-31页
 二、质性研究方法第31-33页
  (一)质性研究方法概述第31页
  (二)立意抽样第31-33页
 三、访谈资料分析过程第33-34页
 四、研究的可信性问题及研究伦理第34-35页
  (一)研究的可信性问题第34页
  (二)研究伦理第34-35页
第四章 研究发现第35-47页
 第一节 司法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第35-42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者的价值观第35-39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者的信念第35-36页
   (二)司法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原则第36-37页
   (三)司法社会工作者的自我成长第37-39页
  二、司法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第39-40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不足第39页
   (二)非自愿服务对象的挑战第39-40页
  三、司法社会工作者的技巧第40-42页
   (一)开展有效沟通第40页
   (二)建立专业关系第40-41页
   (三)收集相关资料和评估信息第41页
   (四)提供具有创新性和灵活性的活动第41-42页
   (五)欠缺深入具有针对性的司法社会工作实务技巧第42页
 第二节 司法社会工作者对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第42-47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提升内容的期待第43-45页
   (一)直接服务能力的提升第43-44页
   (二)间接服务能力的提升——项目报告的撰写第44页
   (三)政策解读相关能力的提升——中国司法程序与审判流程第44-45页
  二、司法社会工作者对专业能力提升方式的期待第45-47页
   (一)课堂教学第45-46页
   (二)实地考察第46-47页
第五章 研究结果总结与建议第47-50页
 一、研究结果总结第47-48页
  (一)司法社会工作者对专业能力相关结论第47页
  (二)司法社会工作者对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第47-48页
 二、研究建议第48-49页
  (一)开展社会工作价值观培养,提升司法社会工作者的感受力第48-49页
  (二)开展社会工作知识学习,提升司法社会工作者的思考力第49页
  (三)开展社会工作技巧训练,提升司法社会工作者的行动力第49页
 三、研究的限制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 访谈提纲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谈行政执法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适用
下一篇:附条件不起诉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