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Ⅰ、硅酸盐高精度B同位素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Ⅱ、南海海山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5页
第一部分 硅酸盐高精度B同位素测定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第15-71页
 第一章 引言第15-23页
  第一节 B元素及同位素简介第15页
  第二节 自然界B同位素分馏第15-18页
  第三节 B同位素分离测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8-20页
   一、化学分离第19页
   二、质谱分析第19-20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目标和内容第20-23页
 第二章 硅酸盐样品单柱分离和高精度B同位素MC-ICP-MS测定方法第23-37页
  第一节 试剂及分离测定流程第23-29页
   一、岩石样品第23页
   二、试剂第23-24页
   三、溶样第24页
   四、离子交换层析分离第24-26页
   五、淋洗液蒸干第26-27页
   六、仪器测定第27页
   七、测定方法第27-29页
  第二节 结果和讨论第29-31页
  附表第31-37页
 第三章 B同位素对双辽新生代玄武岩源区的制约第37-71页
  第一节 B同位素在鉴别再循环物质中的应用第37-38页
  第二节 双辽玄武岩的B同位素组成第38-41页
   一、地质背景和已有的研究第38-40页
   二、B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第40-41页
  第三节 B元素及其同位素对源区再循环物质的指示第41-63页
   一、表生过程对B含量和同位素的影响第41-42页
   二、陆壳混染和分离结晶过程对B含量和B同位素的影响第42-44页
   三、B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对岩浆源区组分的制约第44-63页
  小结第63-64页
  附表第64-71页
第二部分 南海海山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第71-127页
 第四章 引言第71-79页
  第一节 南海地质和年代学研究现状第71-73页
  第二节 南海海山及周边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现状第73-78页
   一、南海及邻区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第74-76页
   二、南海及邻区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第76-78页
  第三节 存在问题和研究思路第78-79页
 第五章 样品制备和分析方法第79-83页
  第一节 采样和样品的处理第79-80页
  第二节 分析方法第80-83页
   一、主量元素分析第80页
   二、微量元素分析第80页
   三、Sr-Nd-Hf-Pb同位素分析第80-81页
   四、~40Ar/~39Ar年代学分析方法第81-83页
 第六章 南海海山洋岛玄武岩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第83-103页
  第一节 南海海山玄武岩的~40Ar-~39Ar年代学第83-86页
  第二节 岩石学特征第86-89页
  第三节 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第89-93页
   一、主量元素第89-90页
   二、微量元素第90-91页
   三、Sr-Nd-Pb-Hf同位素组成特征第91页
   四、B元素含量和同位素组成特征第91-93页
  小结第93-94页
  附表第94-103页
 第七章 南海地区岩石圈厚度对玄武岩成分的制约以及地幔源区的动力学机制第103-125页
  第一节 表生过程对玄武岩成分的影响第103-104页
  第二节 南海海山和周边玄武岩样品的对比讨论第104-107页
  第三节 分离结晶和源区堆晶第107-108页
  第四节 岩石圈厚度第108-115页
   一、岩石圈厚度的限制第108-114页
   二、岩石圈厚度模型计算第114-115页
  第五节 两组分地幔:橄榄岩+循环洋壳第115-118页
  第六节 南海海山和周边地区地幔源区动力学机制以及与海南地幔柱的关系 . 104小结第118-123页
  小结第123-125页
 第八章 主要结论第125-127页
参考文献第127-151页
附表第151-171页
作者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71页

论文共1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三角地区肉鸡组织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研究
下一篇:若干复函数空间上的加权复合算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