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湾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 ·国内外集装箱码头吞吐量预测方法 | 第13-14页 |
| ·港口集装箱堆场码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港口排队论应用现状研究 | 第16页 |
| ·港口物流系统主要采用建模方法 | 第16-19页 |
| ·集装箱码头系统仿真软件 | 第19-20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 ·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 第2章 集装箱码头作业系统介绍 | 第23-37页 |
| ·集装箱码头的组成与布局 | 第23-24页 |
| ·码头设施 | 第23-24页 |
| ·码头设备 | 第24页 |
| ·集装箱码头的特点 | 第24-26页 |
| ·集装箱码头作业流程 | 第26-32页 |
| ·集装箱码头进口流程 | 第27-28页 |
| ·集装箱码头出口流程 | 第28-29页 |
| ·码头船舶作业顺序安排原则 | 第29页 |
| ·港口机械设备安排原则 | 第29-30页 |
| ·港口堆场管理系统 | 第30-32页 |
| ·大窑湾集装箱码头 | 第32-36页 |
| ·大窑湾集装箱简介 | 第32-33页 |
| ·码头和堆场布置 | 第33-34页 |
| ·机械设备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3章 集装箱码头吞吐量预测模型分析与比较 | 第37-45页 |
| ·传统预测模型 | 第37页 |
| ·基于IOWA算子组合预测模型 | 第37-40页 |
| ·基于改进的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 | 第40-41页 |
| ·大窑湾集装箱码头吞吐量预测及评价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翻箱问题研究 | 第45-57页 |
| ·翻箱 | 第45-47页 |
| ·翻箱原因 | 第45-46页 |
| ·翻箱对效率影响 | 第46-47页 |
| ·降低翻箱率方法 | 第47页 |
| ·码头堆场存箱的基本规则 | 第47-49页 |
| ·翻箱原则 | 第49页 |
| ·集装箱堆场堆存模型 | 第49-50页 |
| ·堆垛时所要考虑的问题 | 第49-50页 |
| ·模型假设 | 第50页 |
| ·大窑湾堆存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5章 基于串联排队网络思想的码头系统建模与仿真 | 第57-67页 |
| ·排队论概述 | 第57-58页 |
| ·排队过程 | 第57页 |
| ·排队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 第57-58页 |
| ·排队模型的分类 | 第58页 |
| ·描述排队系统的数量指标 | 第58页 |
| ·串联排队网络 | 第58-60页 |
| ·集装箱码头排队网络系统分析 | 第60-63页 |
| ·集装箱码头串联排队网络的研究内容 | 第60-61页 |
| ·集装箱码头串联排队网络模型的特点 | 第61页 |
| ·集装箱码头串联排队网络模型的确定 | 第61-62页 |
| ·关于集装箱码头串联排队网络多节点配置分析 | 第62-63页 |
| ·基于witness集装箱码头建模与仿真 | 第63-6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3页 |
| ·基本参数设置 | 第63-64页 |
| ·witness模拟过程 | 第64-65页 |
| ·试验结果汇总分析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全文总结 | 第67页 |
| ·研究展望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