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6页 |
·猪链球菌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第11-12页 |
·猪链球菌病的危害 | 第11-12页 |
·猪链球菌病的防治措施 | 第12页 |
·林可-庆大霉素复方注射液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林可-庆大霉素复方注射液简介 | 第12-13页 |
·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应用及现状 | 第14-15页 |
·林可霉素和庆大霉素的不良反应 | 第15-16页 |
·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林可霉素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庆大霉素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林可霉素药动学 | 第18-19页 |
·庆大霉素药动学 | 第19-21页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种药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林可霉素 HPLC 检测法 | 第22-23页 |
·庆大霉素 HPLC 检测法 | 第23-24页 |
·本实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材料 | 第26-27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6页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6-27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7页 |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试验方法 | 第27-32页 |
·血浆中林可霉素的测定 | 第27-29页 |
·血浆中庆大霉素的测定 | 第29-30页 |
·动物试验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1页 |
·相对生物利用度计算 | 第31-3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2-42页 |
·盐酸林可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2-35页 |
·血药浓度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2-33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33-34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 第34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34页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34-35页 |
·硫酸庆大霉素学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确定 | 第35-38页 |
·血药浓度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5-36页 |
·方法的专属性 | 第36-37页 |
·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 | 第37页 |
·方法的回收率 | 第37页 |
·灵敏度的测定 | 第37-38页 |
·血药浓度及药时曲线 | 第38-40页 |
·血药浓度 | 第38页 |
·药时曲线及拟合药动学模型 | 第38-40页 |
·药动学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复方注射液的药动学试验结果 | 第40页 |
·盐酸林可霉素药动学试验结果 | 第40-41页 |
·硫酸庆大霉素药动学试验结果 | 第41页 |
·相对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 第41-42页 |
4 讨论 | 第42-48页 |
·盐酸林可霉素血药浓度的 HPLC 检测法 | 第42-43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2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42页 |
·盐酸林可霉素的检测方法学 | 第42-43页 |
·硫酸庆大霉素血药浓度的 HPLC 检测法 | 第43-45页 |
·HPLC 分析方法的确定 | 第43页 |
·色谱条件的选择 | 第43页 |
·样品处理方法的优化 | 第43-44页 |
·硫酸庆大霉素检测的方法学 | 第44-45页 |
·药动学特性研究 | 第45-48页 |
·复方注射液的药动学特性 | 第45-46页 |
·复方注射液和盐酸林可霉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 第46页 |
·复方注射液和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在猪体内的药动学比较 | 第46-47页 |
·复方注射液的相对生物利用度 | 第47-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