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本文写作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框架结构 | 第15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5-17页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住房政策研究 | 第17-18页 |
·住房过滤理论 | 第18页 |
·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 | 第18-19页 |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国内保障性住房制度研究 | 第19页 |
·国内保障性住房融资研究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保障性住房融资存在的共性问题 | 第22-31页 |
·资金瓶颈问题 | 第22-26页 |
·资金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 | 第22-24页 |
·金融形式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 | 第24-25页 |
·保险资金投资信心受挫 | 第25-26页 |
·民间资金参与度低 | 第26页 |
·机制失灵问题 | 第26-30页 |
·地方政府建设保障性住房积极性低 | 第26-27页 |
·公积金制度不健全 | 第27-28页 |
·审批环节复杂,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 第28页 |
·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 第28-29页 |
·地方融资平台问题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外主要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比较借鉴 | 第31-44页 |
·国外发达国家的三种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 | 第31-34页 |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融资模式 | 第31-32页 |
·美国的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融资模式 | 第32-33页 |
·英国的 PPP 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 | 第33-34页 |
·三种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运行机制比较 | 第34-39页 |
·中央公积金制度的运行机制 | 第34-35页 |
·PPP 模式的运行机制 | 第35-36页 |
·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REITs)的运作机制 | 第36-37页 |
·三种融资模式运行机制比较 | 第37-39页 |
·三种融资模式优势比较 | 第39-41页 |
·三种融资模式的优势 | 第39-41页 |
·三种融资模式的优势比较 | 第41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5章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选择与构建 | 第44-55页 |
·基于 AHP 的融资模式选择 | 第44-49页 |
·建立融资模式选择的层次结构 | 第44-45页 |
·构造比较矩阵 | 第45-46页 |
·建立目标层 A 和中间层 B 的比较矩阵 | 第46-47页 |
·建立中间层 B 和措施层 P 的比较矩阵 | 第47-48页 |
·对各融资模式的层次总排序 | 第48-49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框架构建 | 第49-52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中各主体的功能 | 第49-50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运行流程 | 第50-52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运行过程中的重要原则 | 第52-53页 |
·太原市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的突出优势 | 第53页 |
·发展保障性住房 REITs 融资模式的建议 | 第53-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1、结论 | 第55页 |
2、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