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创新及不足 | 第19-20页 |
·研究创新之处 | 第19页 |
·研究不足 | 第19-20页 |
·本文基本框架 | 第20-21页 |
第2章 住房支付能力的基础理论 | 第21-28页 |
·住房支付能力内涵 | 第21页 |
·影响住房支付能力的因素 | 第21-25页 |
·经济因素 | 第21-23页 |
·政策因素 | 第23-24页 |
·人口、消费习惯与心理因素 | 第24-25页 |
·住房支付能力测度方法 | 第25-27页 |
·静态房价收入比法 | 第25-26页 |
·动态房价收入比法 | 第26页 |
·剩余收入法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山西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8-39页 |
·经济因素分析 | 第28-34页 |
·家庭资产状况分析 | 第28-29页 |
·居民可支配收入状况分析 | 第29-32页 |
·商品住宅价格状况分析 | 第32-33页 |
·住房标准状况分析 | 第33-34页 |
·政策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金融政策分析 | 第34-35页 |
·税收政策分析 | 第35-36页 |
·人口因素分析 | 第36-37页 |
·消费习惯与心理因素分析 | 第37-38页 |
·住房消费倾向分析 | 第37页 |
·房屋价格预期分析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山西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测度 | 第39-51页 |
·静态房价收入比的研究设定与计算 | 第39-44页 |
·全省城镇居民家庭静态房价收入比 | 第39-42页 |
·各地级市城镇居民家庭静态房价收入比 | 第42-44页 |
·动态房价收入比的研究设定与计算 | 第44-46页 |
·全省城镇居民家庭动态房价收入比 | 第44页 |
·各地级市城镇居民家庭动态房价收入比 | 第44-45页 |
·全省及各地级市动态房价收入比预测 | 第45-46页 |
·剩余收入法的研究设定与计算 | 第46-50页 |
·剩余收入法的研究设定 | 第46-47页 |
·运用剩余收入法测算住房支付能力 | 第47-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改善山西省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对策建议 | 第51-56页 |
·着力提高中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 | 第51-53页 |
·从供需两方面促进山西省住宅市场平稳发展 | 第53-54页 |
·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提高住房支付能力的作用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1、结论 | 第56-57页 |
2、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