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33页 |
·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自适应光学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2页 |
·自适应光学技术 | 第15-16页 |
·基于自适应光学的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自适应光学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所面临的挑战 | 第22-30页 |
·人眼像差特性 | 第23-24页 |
·人眼像差校正器 | 第24-26页 |
·人眼像差校正方案 | 第26-30页 |
·小结 | 第30页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3页 |
第2章 人眼像差特性统计分析 | 第33-57页 |
·引言 | 第33页 |
·人眼像差概述 | 第33-39页 |
·人眼像差定义 | 第33-35页 |
·人眼像差描述 | 第35-37页 |
·人眼像差特性 | 第37-39页 |
·人眼像差空间特性统计分析 | 第39-49页 |
·人眼像差数据采集 | 第39-42页 |
·人眼像差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人眼像差数据统计分析 | 第43-49页 |
·人眼像差统计模型 | 第49-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成像像差校正需求及解决方案 | 第57-73页 |
·人眼像差校正对变形镜的性能需求分析 | 第57-60页 |
·人眼像差校正对变形镜的行程需求 | 第57-58页 |
·人眼像差校正对变形镜空间分辨率的需求 | 第58-60页 |
·双变形镜人眼像差校正方案 | 第60-62页 |
·已有变形镜性能分析 | 第62-66页 |
·37单元PZT变形镜 | 第62-65页 |
·35单元Bimorph变形镜 | 第65-66页 |
·3毫米极间距变形镜 | 第66-71页 |
·3毫米极间距压电驱动器 | 第67页 |
·3毫米极间距变形镜驱动器单元数需求分析 | 第67-69页 |
·145单元3毫米极间距变形镜性能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4章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研制 | 第73-99页 |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原理 | 第73-77页 |
·自适应光学子系统 | 第74-75页 |
·成像子系统 | 第75-77页 |
·双变形镜驱动器与哈特曼传感器子孔径布局优化设计 | 第77-83页 |
·哈特曼-夏克(Hartman -Shack,HS)波前传感器 | 第77-79页 |
·变形镜驱动器与哈特曼传感器子孔径布局优化设计 | 第79-83页 |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光学设计 | 第83-87页 |
·设计要求及设计原则 | 第83-84页 |
·设计结果 | 第84-87页 |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软件设计 | 第87-97页 |
·双变形镜解耦控制技术 | 第87-93页 |
·系统控制 | 第93-97页 |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实验系统搭建 | 第97-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第5章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实验研究 | 第99-119页 |
·双变形镜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标定 | 第99-103页 |
·系统分辨率标定 | 第99-101页 |
·系统低阶像差校正能力测试 | 第101-102页 |
·模拟眼成像实验 | 第102-103页 |
·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实验 | 第103-116页 |
·人眼安全 | 第104-107页 |
·活体人眼视网膜高分辨率显微成像 | 第107-114页 |
·人眼像差校正阶数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9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19-123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19-120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20页 |
·论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工作展望 | 第120-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123-131页 |
个人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