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茄科植物青枯病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分类地位 | 第11页 |
·青枯雷尔氏菌的传染途径与发病因素 | 第11-12页 |
·茄科植物青枯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青枯病微生物防治机理 | 第15页 |
·植物内生菌与植物病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植物内生菌的概念 | 第15页 |
·内生菌对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作用 | 第15-17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青枯雷尔氏菌拮抗内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18-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3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方法 | 第19-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28页 |
·青枯菌的致病性鉴定 | 第23-24页 |
·内生菌菌株分离与室内拮抗作用测定 | 第24-25页 |
·L009、L010 2株内生菌株形态特征与生理生化性状 | 第25-26页 |
·菌株L009、L010的16S rDNA序列扩增 | 第26-27页 |
·16S rDNA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7页 |
·系统发育分析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 第27-2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8-31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L090和L010菌株生物学特性 | 第31-3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1-32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5页 |
·内生菌株生物学特性 | 第32-35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5-36页 |
·L009、L010内生菌株生物学特性 | 第35页 |
·L009、L010菌株对碳氮源的利用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内生拮抗菌L009菌株的发酵优化研究 | 第3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40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4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6页 |
·培养基配方优化和正交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培养条件优化正交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讨论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内生菌株温室防治番茄青枯病试验 | 第48-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8-50页 |
·材料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1页 |
·小结和讨论 | 第51-52页 |
·小结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创新点与展望 | 第52-54页 |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3页 |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介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