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粘弹性阻尼器偏心结构的减震分析与优化布置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速度相关型阻尼器的应用与发展 | 第12-13页 |
·偏心结构的扭振控制及优化控制研究 | 第13-17页 |
·偏心结构的扭振控制研究 | 第13-15页 |
·偏心结构的优化控制研究 | 第15-17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2 粘弹性阻尼器的力学性能 | 第20-28页 |
·粘弹性阻尼器 | 第20-23页 |
·粘弹性材料的特性及耗能机理 | 第20-21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构造 | 第21-22页 |
·影响粘弹性材料性能的因素 | 第22-23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 | 第23-24页 |
·Kelvin模型的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 | 第24-25页 |
·支撑对粘弹性阻尼器结构的性能影响 | 第25-26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常用支撑形式 | 第25-26页 |
·支撑对粘弹性阻尼器性能的影响 | 第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偏心结构耗能减震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 第28-36页 |
·偏心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 | 第28页 |
·偏心结构平扭耦联运动方程 | 第28-32页 |
·简化计算模型 | 第28-29页 |
·结构计算参数 | 第29-31页 |
·偏心结构平扭耦联运动方程的建立 | 第31-32页 |
·耗能减震结构地震响应计算方法 | 第32-35页 |
·强行解耦法 | 第32-34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4 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偏心结构的减震分析 | 第36-52页 |
·Ansys的简介及模型单元的选择 | 第36-37页 |
·偏心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7-38页 |
·工程概况 | 第37页 |
·模型的基本数据 | 第37-38页 |
·结构计算参数 | 第38页 |
·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38页 |
·模态分析 | 第38-40页 |
·地震波选取 | 第40-41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参数确定 | 第41-43页 |
·粘弹性阻尼器的厚度 | 第41页 |
·粘弹性阻尼器面积的选择 | 第41-43页 |
·阻尼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偏心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 第43-50页 |
·有控结构的模态分析 | 第45-46页 |
·阻尼器不同布置方案下偏心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第46-48页 |
·阻尼器不同布置方案下偏心结构的层间扭转角 | 第48页 |
·阻尼器不同布置方案下偏心结构的位移比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5 粘弹性阻尼器在偏心结构中的优化布置 | 第52-64页 |
·顺序搜索法的计算步骤 | 第52页 |
·目标优化函数 | 第52-53页 |
·优化过程 | 第53-54页 |
·阻尼器个数的确定 | 第54-63页 |
·不同目标函数下结构最大位移 | 第56-58页 |
·不同目标函数下结构顶层位移、扭转角响应 | 第58-60页 |
·不同目标函数下结构层间扭转角 | 第60-61页 |
·不同目标函数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第61-62页 |
·不同目标函数下结构最大位移比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页 |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