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农村社区建设现状与满意度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导论 | 第8-18页 |
| ·选题依据以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 ·国外农村社区建设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9-12页 |
| ·国内社区建设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5页 |
|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 第15-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框架结构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存在的创新点和可能存在的不足 | 第17-18页 |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2. 农村社区概念和相关理论 | 第18-22页 |
| ·相关概念 | 第18页 |
| ·自然村和行政村 | 第18页 |
| ·农村社区 | 第18页 |
| ·社区管理 | 第18页 |
| ·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 ·城乡融合一体化理论 | 第19页 |
| ·现代公共管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 ·合作均衡型治理理论 | 第20页 |
| ·公共产品供给理论 | 第20-22页 |
| 3. 安徽省农村社区建设 | 第22-39页 |
| ·安徽省社区建设状况计量分析 | 第23-30页 |
| ·农村社区建设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23-24页 |
| ·问卷设计 | 第24-25页 |
| ·指标分类 | 第25-29页 |
| ·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 ·安徽省农村社区建设评价指标的满意度分析 | 第30-39页 |
| ·农民整体满意度较高 | 第30-31页 |
| ·社区公共设施利用效果较好 | 第31-34页 |
| ·社区公共服务水平较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第34-35页 |
| ·服务方式有一定现代化基础,但程度不深 | 第35-37页 |
|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及管理的程度一般 | 第37-39页 |
| 4. 国内外农村社区管理经验 | 第39-49页 |
| ·国外社区管理经验 | 第39-42页 |
| ·美国农村社区的自治模式 | 第39-40页 |
| ·加拿大新农村治理 | 第40-41页 |
| ·韩国新村运动中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 第41-42页 |
| ·新加波的政府主导社区管理模式 | 第42页 |
| ·国内先进社区管理经验 | 第42-49页 |
| ·诸城的“多村一社区”模式 | 第42-45页 |
| ·莒南县“大村庄制”农村社区建设 | 第45-46页 |
| ·胶南的“一村一社区”农村社区建设 | 第46-49页 |
| 5. 对策建议 | 第49-55页 |
|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社区建设机制 | 第49-50页 |
|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 | 第50-51页 |
| ·加快基建步伐和提高服务水平 | 第51-52页 |
| ·鼓励居民积极参与 | 第52-53页 |
| ·提高管理者队伍素质 | 第53页 |
| ·促进农村社区民间组织发展 | 第53-55页 |
| 6. 总结及展望 | 第55-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