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硅酸盐工业论文--玻璃工业论文--各种玻璃产品论文--技术玻璃论文

稀土与过渡族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制备及发光特性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引言第11-12页
   ·激活离子的发光机理第12-15页
     ·稀土离子的能级结构及跃迁发光第12-13页
     ·过渡族离子的能级结构及跃迁发光第13-14页
     ·基质与激活离子间的能量传递第14-15页
   ·尖晶石系氧化物的特性第15-17页
   ·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第17-30页
     ·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合成方法第17-22页
     ·稀土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研究第22-23页
     ·过渡族离子掺杂尖晶石系氧化物微晶玻璃的研究第23-30页
   ·问题的提出第30-31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第31-33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3-39页
   ·实验材料与制备设备第33-34页
   ·实验方法和过程第34-35页
   ·实验材料的组分配方第35-36页
   ·结构表征第36-37页
     ·差热分析第36页
     ·红外分析第36-37页
     ·物相分析第37页
     ·透射电镜及高分辨电镜分析第37页
   ·性能表征第37-39页
     ·荧光光谱分析第37-38页
     ·荧光衰减寿命分析第38页
     ·吸收光谱分析第38-39页
第三章 稀土离子掺杂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第39-69页
   ·引言第39页
   ·工艺参数对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第39-51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41-45页
     ·微晶玻璃透明特性分析第45-46页
     ·材料组成与显微结构分析第46-49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49-5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50-51页
   ·样品组分的设计第51-52页
   ·Tb~(3+)、Eu~(3+)离子在SiO_2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52-58页
   ·Tb~(3+)、Eu~(3+)离子在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58-68页
     ·Tb~(3+)离子在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58-59页
     ·Eu~(3+)离子在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59-61页
     ·Tb~(3+)、Eu~(3+)离子共掺在ZnGa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61-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稀土离子掺杂γ-Ga_2O_3-SiO_2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第69-93页
   ·引言第69页
   ·试样的配方设计第69-70页
   ·工艺参数对γ-Ga_2O_3-SiO_2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第70-75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70-71页
     ·热处理温度对显微结构的影响第71-73页
     ·成分对显微结构的影响第73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73-75页
   ·微晶浓度对γ-Ga_2O_3-SiO_2微品玻璃掺Eu~(3+)离子的发光性能的影响第75-81页
     ·微晶浓度对γ-Ga_2O_3-SiO_2微晶玻璃掺Eu~(3+)离子发光强度的影响第75-80页
     ·微晶浓度对γ-Ga_2O_3-SiO_2微晶玻璃掺Eu~(3+)离子荧光寿命的影响第80-81页
   ·SnO_2-SiO_2微晶玻璃掺Eu~(3+)离子的发光性能第81-89页
     ·显微结构分析第82-85页
     ·发光性能分析第85-89页
   ·Judd-Oflet理论分析和应用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稀土和过渡族离子掺杂ZnAl_2O_4-SiO_2微品玻璃的微观结构和发光性能第93-113页
   ·引言第93-94页
   ·试样配方设计及实验方法第94-95页
   ·工艺参数对Co~(2+)离子掺杂ZnAl_2O_4-SiO_2微晶玻璃显微结构的影响第95-102页
     ·热稳定性分析第95-96页
     ·微晶玻璃透明特性分析第96-97页
     ·材料组成与显微结构分析第97-99页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第99-100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100-102页
   ·Co~(2+)离子在ZnAl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102-105页
   ·Tb~(3+)、Eu~(3+)离子在ZnAl_2O_4-SiO_2微晶玻璃中的发光性能第105-111页
   ·本章小结第111-113页
结论第113-115页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3页
致谢第133-134页
个人简历第134-135页
在学期间还参加的研究项目第135-136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阳极氧化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其光电催化性能研究
下一篇:银—半胱氨酸杂化纳米线合成及生物传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