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 问题的缘起 | 第9-10页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4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三、 研究现状评述 | 第14-18页 |
(一)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内涵的界定 | 第14-15页 |
(二) 关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第15-16页 |
(三) 关于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本质研究 | 第18-29页 |
第一节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理论基础 | 第18-21页 |
一、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理论 | 第18-19页 |
二、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 | 第19-20页 |
三、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与特征 | 第21-29页 |
一、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 第21-24页 |
(一)国家安全观教育 | 第21-22页 |
(二)民族精神教育 | 第22-23页 |
(三)民族团结教育 | 第23-24页 |
(四)国情教育 | 第24页 |
二、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特征 | 第24-29页 |
(一)民族性 | 第24-25页 |
(二)革命性 | 第25-26页 |
(三)交汇性 | 第26-27页 |
(四)地域性 | 第27-29页 |
第二章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和途径方法 | 第29-40页 |
第一节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原则 | 第29-33页 |
一、 主导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第29-31页 |
二、 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 第31-32页 |
三、 现实性与虚拟性的统一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方法 | 第33-40页 |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第34-35页 |
二、 校园文化活动实践 | 第35-36页 |
三、 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功能 | 第36-37页 |
四、 发挥校园网络教育功能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分析 | 第40-48页 |
第一节 积极防范网络价值观渗透 | 第40-43页 |
一、 在校园网络舆论上为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把关 | 第40-41页 |
二、 提高广西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强化广西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手段 | 第43-44页 |
一、 坚持贴近生活的教育手段 | 第43页 |
二、 坚持的是贴近实际的教育手段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44-48页 |
一、 提高高校教师思想素质 | 第44-45页 |
二、 提高高校教师人文素质 | 第45-46页 |
三、 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读研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