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地震作用下墩-水耦合作用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波浪作用下墩-水耦合作用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海啸作用下桥梁结构动力响应及防灾措施研究 | 第14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墩—水耦合作用计算方法及波浪理论 | 第15-25页 |
| ·墩—水耦合作用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 ·Morison 方程法 | 第15-17页 |
| ·国内外规范方法 | 第17页 |
| ·波浪理论 | 第17-23页 |
| ·液体表面波基本理论 | 第18-19页 |
| ·Airy 波理论 | 第19-20页 |
| ·Stokes 波理论 | 第20-21页 |
| ·其他波浪理论 | 第21-23页 |
| ·几种波浪理论适用范围分析 | 第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三章 灾害接续作用下桥梁模型试验设计 | 第25-39页 |
| ·试验场地及造波系统简介 | 第25-26页 |
| ·原型桥梁结构 | 第26-28页 |
| ·试验桥梁模型设计 | 第28-31页 |
| ·相似比设计 | 第28-30页 |
| ·桥梁模型设计与制作 | 第30-31页 |
| ·传感器布置及激振器简介 | 第31-35页 |
| ·激振器简介 | 第31-32页 |
| ·桥梁模型动力测试系统 | 第32-33页 |
| ·波浪和水流测试系统 | 第33-34页 |
| ·动水压强测试系统 | 第34-35页 |
| ·试验工况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123页 |
| ·试验 A 结果分析 | 第39-77页 |
| ·桥梁模型模态测试 | 第39-44页 |
| ·采用 Morison 方程法计算桥梁模型模态 | 第44-49页 |
|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桥梁模型动力响应 | 第49-77页 |
| ·试验 B 结果分析 | 第77-94页 |
| ·各个工况波高分析 | 第78-83页 |
| ·波浪+动荷载联合作用下波高对加速度峰值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 ·波浪(水流)和动荷载联合作用与仅有动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幅值对比(水深 30cm) | 第84-90页 |
| ·波浪(水流)和动荷载联合作用与仅有动荷载作用时的动力响应幅值对比(无水) | 第90-94页 |
| ·试验 C 结果分析 | 第94-121页 |
| ·无孔时孤立波(海啸)对桥梁模型的作用 | 第95-98页 |
| ·有孔时孤立波(海啸)对桥梁模型的作用 | 第98-102页 |
| ·采取桥面板开孔措施对桥梁模型的动力响应以及竖向作用的影响 | 第102-1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3-125页 |
| ·全文总结 | 第123页 |
| ·研究展望 | 第123-12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5-127页 |
| 致谢 | 第127-12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