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药用作物论文--草本论文--多年生论文

玉树地区独一味遗传多样性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分析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19页
   ·独一味研究概况第7-9页
     ·独一味生物特征和地域分布第7-8页
     ·独一味研究现状第8-9页
       ·独一味化学成分研究第8页
       ·独一味药理研究第8-9页
   ·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第9-16页
     ·形态水平研究第11页
     ·细胞水平研究第11-12页
     ·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第12-13页
       ·等位酶水平研究第12-13页
       ·蛋白质组水平研究第13页
     ·DNA 分子水平研究第13-16页
       ·RFLR 标记技术第14页
       ·RAPD 标记技术第14-15页
       ·AFLP 标记技术第15页
       ·SSR 标记技术第15-16页
       ·ISSR 标记技术第16页
       ·其他方法第16页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6-18页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独一味 ISSR-PCR 反应体系的优化与建立第19-33页
   ·引言第19页
   ·实验材料仪器和方法第19-25页
     ·实验材料第19页
     ·实验的主要仪器第19-20页
     ·主要试剂以及配制第20页
     ·实验方法第20-25页
       ·独一味基因组 DNA 的提取第20-21页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配置第21页
       ·ISSR-PCR 反应体系正交设计第21-23页
       ·单因素交叉试验第23-24页
       ·最佳退火温度的筛选第24-25页
       ·扩增程序循环次数的确定第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31页
     ·基因组 DNA 检测结果与分析第25-26页
     ·正交设计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单因素交叉试验结果与分析第27-29页
       ·模板 DNA 量对 ISSR-PCR 扩增的影响第27-28页
       ·引物浓度对 ISSR-PCR 扩增的影响第28页
       ·Taq DNA 聚合酶对 ISSR-PCR 扩增的影响第28页
       ·Mg~(2+)浓度对 ISSR-PCR 扩增的影响第28-29页
       ·dNTP 浓度对 ISSR-PCR 扩增的影响第29页
     ·退火温度的确立第29-30页
     ·循环次数的确立第30-31页
   ·小结第31-33页
第三章 玉树地区独一味 ISSR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33-51页
   ·引言第33页
   ·材料来源以及实验方法第33-39页
     ·材料的来源第33-35页
     ·独一味总基因组 DNA 提取第35页
     ·引物的筛选第35-36页
     ·ISSR-PCR 群体扩增第36-39页
   ·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第39-48页
     ·独一味遗传多样性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独一味遗传多样性数据处理第39页
       ·独一味遗传多样性结果与分析第39-40页
     ·独一味的遗传结构分析第40-41页
     ·独一味繁育系统分析第41页
     ·独一味遗传距离分析第41-42页
     ·聚类图谱分析第42-48页
       ·独一味种群 CY 的个体聚类(见图 3.7)第43-44页
       ·独一味种群 HB 的个体聚类(见图 3.8)第44页
       ·独一味种群 XQ 的个体聚类(见图 3.9)第44-45页
       ·独一味种群 ZY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0)第45页
       ·独一味种群 BZ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1)第45-46页
       ·独一味种群 BX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2)第46页
       ·独一味种群 HT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3)第46-47页
       ·独一味种群 SP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4)第47页
       ·独一味种群 CF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5)第47-48页
       ·独一味种群 CD 的个体聚类(见图 3.16)第48页
   ·讨论第48-51页
     ·独一味种群遗传多样性第48-50页
     ·独一味种群遗传结构第50-5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1-53页
   ·结论第51-52页
   ·展望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个人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共和盆地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及定量分析
下一篇:小麦硬度基因遗传多样性的SSR分子标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