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盆地联西地区戴南组油藏地质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研究区研究现状 | 第1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2页 |
·主要完成工作 | 第12-13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区域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 | 第14页 |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18页 |
第三章 地层格架特征 | 第18-25页 |
·地层划分对比原则 | 第18页 |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和方法 | 第18-20页 |
·地层划分对比依据 | 第18页 |
·地层划分对比方法 | 第18页 |
·标准(志)层特征 | 第18-20页 |
·地层划分与对比结果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5页 |
第四章 构造特征 | 第25-34页 |
·构造背景 | 第25页 |
·断裂系统 | 第25-29页 |
·构造特征 | 第29-32页 |
·关于不整合面的探讨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五章 沉积相特征 | 第34-47页 |
·沉积背景 | 第34页 |
·相标志和相类型 | 第34-41页 |
·岩石物理特征 | 第34页 |
·粒度特征 | 第34-37页 |
·沉积构造 | 第37-38页 |
·相类型 | 第38-41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41-42页 |
·剖面相分析 | 第42-43页 |
·平面相分析 | 第43-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六章 储层特征 | 第47-53页 |
·岩矿特征 | 第47-48页 |
·成岩特征 | 第48-49页 |
·压实作用 | 第48页 |
·胶结作用 | 第48-49页 |
·溶蚀作用 | 第49页 |
·交代作用 | 第49页 |
·孔隙结构特征 | 第49页 |
·物性特征 | 第49-50页 |
·储层非均质特征 | 第50-52页 |
·层内非均质特征 | 第50-51页 |
·层间非均质特征 | 第51-52页 |
·平面非均质特征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七章 油藏特征 | 第53-55页 |
·流体性质 | 第53-54页 |
·原油特征 | 第53页 |
·地层水特征 | 第53-54页 |
·地层压力与温度 | 第54页 |
·油藏类型及特征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八章 油藏地质模型建立 | 第55-67页 |
·建模方法 | 第55-58页 |
·数据准备 | 第58页 |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58-64页 |
·构造模型 | 第58-59页 |
·沉积相模型 | 第59-60页 |
·属性参数模型 | 第60-64页 |
·模型检验与应用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结论及认识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