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沙埝油田沙7断块阜宁组三段油藏描述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1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4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江苏油田应用现状第13页
     ·油藏精细描述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第13-14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6页
     ·研究技术思路与方法第16页
   ·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与认识第16-19页
     ·主要研究工作第16-17页
     ·取得的主要成果与认识第17-19页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第19-24页
   ·地质概况第19-21页
     ·研究区位置第19页
     ·区域构造背景第19-20页
     ·地层发育简况第20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20页
     ·油藏类型用规模第20-21页
   ·勘探开发概况第21-24页
     ·勘探概况第21页
     ·开发概况第21-24页
第三章 小层细分与对比第24-31页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第24-27页
     ·中期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第24-25页
     ·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地层格架第25-27页
   ·小层精细划分与对比第27-31页
     ·小层精细划分依据第27页
     ·小层细分对比结果第27-31页
第四章 构造特征第31-33页
   ·砂层组构造特征第31页
     ·断层特征第31页
     ·圈闭特征第31页
   ·砂体微构造特征第31-33页
第五章 沉积特征第33-53页
   ·沉积背景与沉积演化第33页
     ·沉积背景第33页
     ·沉积演化第33页
   ·相标志第33-41页
     ·沉积构造第34-38页
     ·粒度特征第38-40页
     ·C—M图特征第40-41页
   ·沉积微相类型第41-42页
   ·测井相分析第42-50页
     ·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第42-44页
     ·单井相分析第44-48页
     ·剖面相分析第48-49页
     ·平面相分析第49-50页
   ·沉积微相与开发动态的关系第50-53页
第六章 储层特征第53-74页
   ·岩矿特征第53-54页
     ·岩石类型第53页
     ·成分成熟度第53-54页
     ·结构成熟度第54页
   ·物性特征第54-56页
     ·岩心统计分析第54-55页
     ·平面孔渗分布特征第55-56页
     ·成因砂体孔渗分布特征第56页
   ·储层非均质特征第56-63页
     ·层内非均质特征第56-58页
     ·层间非均质特征第58-60页
     ·平面非均质特征第60-63页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第63-73页
     ·孔隙类型及特征第63-68页
     ·喉道类型及特征第68-69页
     ·孔隙结构特征第69-73页
   ·粘土矿物特征及储层敏感性第73-74页
     ·粘土矿物特征第73页
     ·储层敏感性第73-74页
第七章 油藏特征第74-76页
   ·油藏类型第74页
   ·油藏分布特征第74-75页
     ·平面分布特征第74页
     ·纵向分布特征第74-75页
   ·流体特征第75-76页
     ·原油性质第75页
     ·地层水性质第75页
     ·高压物性第75-76页
第八章 储量计算第76-80页
   ·储量计算第76-79页
     ·计算单元第76页
     ·含油面积第76-77页
     ·有效厚度第77-78页
     ·单储系数第78页
     ·储量计算结果第78-79页
   ·储量变化原因分析第79-80页
第九章 油藏三维地质模型第80-84页
   ·构造模型第80页
   ·沉积微相模型第80-82页
   ·相控属性模型第82-84页
结论与认识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8页
致谢第88-89页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第89-90页
个人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邮凹陷南部断裂带油气富集规律
下一篇:苏北盆地联西地区戴南组油藏地质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