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形单牙轮钻头齿形设计及破岩效率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1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9页 |
| ·国内外的应用与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13页 |
| ·小结 | 第13-14页 |
| 2 钻头模型的建立 | 第14-20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空间坐标系的建立 | 第14-18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几何学模型 | 第15-16页 |
| ·牙齿几何学模型 | 第16-18页 |
| ·单牙轮钻头的实体模型 | 第18-19页 |
| ·小结 | 第19-20页 |
| 3 岩石及钻头力学特性分析 | 第20-39页 |
| ·岩石力学特性分析 | 第20-32页 |
| ·影响岩石力学特性的因素 | 第20-21页 |
| ·岩石的强度 | 第21页 |
| ·岩石的变形类型及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 第21-23页 |
| ·岩石力学本构关系与强度理论 | 第23-26页 |
| ·岩石强度破坏准则 | 第26-30页 |
| ·岩石模型的确定 | 第30-32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力学特性分析 | 第32-38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的受力分析 | 第32-34页 |
| ·牙轮钻头破岩机理 | 第34-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4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9-52页 |
| ·LS-DYNA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39-40页 |
| ·计算假设 | 第40页 |
|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0-50页 |
|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第40-41页 |
| ·材料的定义 | 第41-47页 |
| ·单元属性的定义 | 第47-48页 |
|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 第48-49页 |
| ·接触的定义 | 第49-50页 |
| ·边界条件的定义 | 第50页 |
| ·求解时间和输出文件的设置 | 第50页 |
| ·小结 | 第50-52页 |
| 5 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2-85页 |
| ·牙轮钻头破岩效率评价方法及标准 | 第52-56页 |
| ·齿形破岩效率评价的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 ·齿形破岩效率评价准则 | 第55-56页 |
| ·仿真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6-78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破岩过程 | 第56-59页 |
| ·异形单牙轮钻头破岩仿真结果 | 第59-78页 |
| ·新齿形牙齿破岩效果评价 | 第78-84页 |
| ·新齿形的设计 | 第78-81页 |
| ·新齿形与原齿形破岩仿真结果对比 | 第81-83页 |
| ·新齿形的评价 | 第83-84页 |
| ·小结 | 第84-85页 |
| 6 结论和建议 | 第85-87页 |
| ·论文研究总结 | 第85页 |
| ·展望 | 第85-87页 |
| 致谢 | 第87-88页 |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 研究生期间学术成果 | 第91页 |